笔下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儒门仙侠传 > 0068章 白眉少年狂

0068章 白眉少年狂(2 / 2)

晋兵只为擒杀白眉少年,不顾二人死活,不听迟一丈的约束,向着洞内放箭。洞内虽大,却无可避箭之物,白眉少年将羊剑容推倒在地,挡在其身前,右手抽箭。殊料右手在箭壶上一摸,箭壶早已空无一箭,心道:“今日性命休矣!”只得苦苦的急舞长枪,强挡来箭。

羊剑容道:“我来助你一臂之力!”伸手去捡地上的乱箭,但此举非常有限,且凶险无比,眼见无功,随即计上心头,喊了出来:“刘公子,你不能死!你不能死!”随即低声说道:“刘公子莫急,等众人进来,乘机偷袭!”此时洞外的火光照不进洞内,羊剑容看不清洞内一切,更看不清白眉少年。

白眉少年道:“男子汉大……”却被羊剑容按住嘴巴。羊剑容道:“敌兵众多,只可智取,不可力敌。这是诱骗之计。”白眉少年沉声道:“男子汉大丈夫,不耍这些阴谋诡计!”羊剑容道:“大丈夫能屈能伸,此刻你身上有伤,如何力敌?”

洞外之人听得羊剑容痛哭,知白眉少年已中箭倒毙,心中大喜。迟一丈道:“将那白眉的家伙拉出来!”帮众大喜,来不及取火把,蜂拥而入,围了过来。

白眉少年却道:“鼠辈欺我太甚!大丈夫当光明磊落!”手提长枪,强忍剧痛,与晋兵近身肉搏。

羊剑容听得士兵人多,心中惧怕,苦于行动不便,待在角落,持箭在手,不时的刺杀撞向自己的晋兵。

晋兵的军官站在洞外,听得洞内惨声连片,情知中计,又知白眉少年凶猛,不顾洞内兵卒死活,急命手下放箭。白眉少年却将士兵尸体抓了起来,往洞口投掷而出,洞外之人吓得闪在一旁。

晋兵的军官无奈,急喊道:“大胆胡狗,有种的就出来!”

便在此时,迟一丈身后传来阵阵哀嚎惨叫之声,众人多有倒下。迟一丈回过头来,只见大队人马直卷而来,手中张弓搭箭狂射不停,马急箭疾,帮众与晋兵应声而倒。众人见来者威风无敌,莫敢逼视,顿时吓得拼命往树林中去避箭。

白眉少年听得洞外声势,知救兵已到,即提枪在手,大喝一声,向洞外杀去。此时蹄声隆隆,迎面而来,正是一大队胡人的兵马,当中一人喊道:“曜儿!”白眉少年认得正是伯父刘渊,心中大喜,当即出洞。

晋兵的军官喝道:“屠各奴刘贼在此!”挥军掉头杀敌。晋兵听得长官喝令,急欲立功,冲杀而出;而此时白眉少年正出山洞,恰好与胡人兵马内外夹击晋兵。

甫一出洞,即奋力一箭射出,射向那发号施令的军官。晋兵见头领被杀,一时之间,惊得无心应战,纷纷抛下手中兵器,四下逃命。

迟一丈见大势已去,寡不敌众,长声一啸,示意帮众离去。余下晋兵听得“屠各奴刘贼在此!”,不甘就此而去,反而奋力向胡人兵马杀去。

胡人兵马当中,一人横刀立马,威风凛凛,姿仪不凡,喝道:“司马颖公亲允,命我回族招揽军马,共同对付叛贼。尔等何故生事?”那人正是刘渊。

刘渊的部族又称屠各,因此被汉人蔑称为“屠各奴”。其远祖是汉初匈奴杰出的冒顿单于,冒顿单于娶汉高祖刘邦的亲女为妻,并与之约为兄弟。南匈奴的由来,源于汉高祖与冒顿单于和亲,一部分匈奴人经过与汉朝皇帝多次和亲后,与汉人相差无几,后世子孙自视为皇族后代,遂改姓为汉朝皇帝的刘姓。

曹操平定北方后,将南匈奴众多部落按地理位置分为南北中五部,各部首领皆为刘氏。南部匈奴多半在汾河流域的晋阳聚居。

其时,正值八王之乱。

并州刺史司马腾联合安北将军王浚进攻司马颖,刘渊便主动请缨,上书请求出力相助,托称要回并州招募五部匈奴,替司马颖筹集人马。司马颖想以匈奴为外援,遂拜刘渊为北单于、参丞相事。于是,刘渊得以返回左国城。后司马颖听信谗言,终究放心不下,命部众前来拦截,严令格杀勿论。

这白眉少年正是刘渊的族子,名叫刘曜。因得悉伯父逃脱司马颖的掌控,便返身回到五部聚居之地,为了不惊动晋兵耳目,单枪匹马,前来接应。

一番搏杀后,天色渐明,晋兵空有奋勇之心,却无杀敌之力,尽数归降。黄巾帮帮众个个武艺精熟,虽折损过半,此刻又被匈奴兵围得水泄不通,但依仗着迟一丈的惊人业艺,仍是顽强抵抗。匈奴兵当中一老者喝道:“迟堂主,你降是不降?”正是刘渊的堂祖父,原来的北部都尉、左贤王刘宣。

迟一丈抽出一把长刀,轻轻一弹,长刀应声而断。此番修为,令众人骇然不已。迟一丈道:“败军之将,不足言勇。”刘曜抢身欺了进去,说道:“就凭你这点微末道行,也敢自称为将?”

刘渊下马,叫道:“曜儿,不得无礼!”众兵让开一条路,让刘渊上前。迟一丈道:“刘元帅,你拦得住迟某吗?”刘渊道:“迟堂主,你我共事一主,何出此言?”迟一丈笑道:“蛟龙得云雨,复非池中物。今日纵虎归山,后患无穷。迟某人已非朝廷中人,明人不做暗事,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刘元帅,你要去要留,迟某人决不干涉,但请留下一人。”

刘曜持弓在手,喝道:“发你的清秋大梦去吧!”迟一丈见刘渊兵马强壮,人多势众,一时讨不到好处,并未搭话。刘渊心想:“曜儿勇则勇矣,却心高气傲,沉不住气,无帅才之风,日后如何托付?”却听得刘曜又道:“草包一个,留着何用?一举歼了!”

刘渊急忙阻拦道:“百川归海,聚沙成塔!倘若能将天下豪杰集在一起,何愁大事不成?”转而对迟一丈道:“迟先生若是不嫌弃刘氏粗俗,愿拜迟先生为上僚,共谋富贵。”

“养士”之风,始于春秋时代,到战国时期更为盛行。各诸侯或大夫除了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强自己的实力外,更为了逐鹿中原,统一天下,十分依重门士的力量,因此纷纷“养士”,为己所用。而刘渊少年时代,酷爱读书,以当时上党大名土崔游为师,遍习《诗经》《周易》《尚书》等儒学经典;又博览《史记》《汉书》和诸子学说。常对人们说:“一物之不知者,周君子之所耻也。”因此,汉化程度颇高,深谙招贤纳士之道。

迟一丈心道:“我堂堂华夏男儿,岂能为夷蛮驱用?死后也无面目去见祖先。”然后哈哈一笑,朗声说道:“迟某素来不受羁缚,即使没饭吃,也不至于沦落到要讨胡人饭食。”

刘宣道:“迟堂主果真是爽直之人,而咱们刘元帅亦是求贤若渴。当今晋室昏聩,日渐式微,朝不保夕,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迟堂主何不择贤主而侍?”

迟一丈怒道:“刘大人,迟某人敬重你是大儒,也不与你计较!今日就此别过!”头也不回,率众而去。匈奴兵未得号令,也不敢阻拦。

刘渊长叹道:“当今寒士遍天下,能为己用者能有几人?”刘宣从旁说道:“元帅,司马老儿必不死心,大队人马转眼即来,还望元帅及早行程。”刘渊称是,即下令归行,然后又问道:“曜儿,迟堂主欲得何人?”

刘曜当即替羊剑容引见。

刘渊道:“原来是胡真人的爱徒。玉难护法可好?”羊剑容道:“玉女门尽是些孤苦女子,好从何来?”玉难护法乃呼延氏,是刘渊的原配,后刘渊沦为洛阳质子,二人疏远。刘曜曾登玉女门求见呼延玉难,盼其回心转意。不意间却在玉女门中得见羊剑容,自此情根深植。

自得知玉女门灭南宫坞堡,南宫剑郎又广发英雄令,号集旧部,万里追踪玉女门人,刘曜极为心焦,立马四下寻访。但遍访可疑之处后,仍是一无所获,恰逢伯父刘渊已从洛阳返回旧部,当即前来会合。不料日前在城外山道纵马,无意中听得羊剑容的呼喊之声,只因戏敌心重,一时大意,并未认出是羊剑容。后在城外荒郊重遇南宫剑郎,查探到羊剑容所在,自是喜出望外;只因尚未接到伯父,不愿多生事端,便暗中潜入驴车中,搭救羊剑容。不料迟一丈强行搜车,不得已才一箭射穿其掌心。

羊剑容道:“玉女门中人倒不是刘大人说的这么无情义。我常听师父说起,玉难师叔欠你的恩情,她老人家必定做到三件事偿还,只是你一直囿于洛阳,玉难师叔无从着手而已。”

此时刘宣又来催促启程,刘曜劝羊剑容同行。羊剑容本欲回寻儒子,但重伤在身,虎口未脱,情怕再遇南宫剑郎,只得勉强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