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相国在上 > 180【秋夜思】

180【秋夜思】(1 / 2)

入夜,同知官邸。

薛淮沐浴更衣之后回到书房,坐在窗前复盘这段时间历经惊涛骇浪的得失。

两淮盐运司的污浊一扫而空,近几年内应该不会再出现大规模的贪腐窝案。

他那封奏章一定可以打动天子,因此他身上的钦差职事或许会卸下,但两淮盐政监察大使之职能够暂时保留,而黄冲应该会顺利接任两淮盐运使。

想到黄冲,薛淮不由得想起京中那位尊贵的少女。

先前因为伍长龄的提醒,再加上几次面对面的言语试探,薛淮基本确认黄冲就是姜璃的人。

这让他有些费解。

姜璃熟悉庙堂隐秘不足为奇,能够左右如户部尚书这等高官的态度也属寻常,毕竟她是天子偏宠的云安公主,包括太子在内的成年皇子们和她的关系都很好,这就使得她在京城拥有不小的影响力。

可是她的手为何能伸得这么长?

黄冲和江苏巡按御史卢志玄截然不同,后者只是正七品的官场新人,或许在机缘巧合之下他受了姜璃的恩惠,因此要帮她做事,可是黄冲乃从四品盐运司同知,且离开京城已经七八年之久。

薛淮记得姜璃时年十七岁,也就是说黄冲在京的时候姜璃才十岁左右,她就算再受宠也不过是个黄毛丫头。

更何况以黄冲这些年忍辱负重坚韧至极的表现来看,他绝非小恩小惠蝇头小利就能笼络收买的官员,远在千里之外的姜璃如何能将其收为己用?

这说明姜璃的实力远远超过薛淮的预估,然而就算天子和皇子们疼爱她这个幼失怙恃的孤女,亦不太可能暗中帮她培植亲信,除非……

薛淮双眼一亮,他终于触及姜璃掩藏最深的隐秘。

他起身将写满字迹的一张纸放进炉鼎里,心情轻松了不少,至少在当下看来黄冲值得信任,他可以协助薛淮重建两淮盐政。

在和许观澜深谈之后,薛淮已经拟定清盐疏,并和黄冲联名上奏,只等天子予以批复,两淮盐运司便可作为大燕十一盐司的试点,进行一场从上到下的深入改革。

炉鼎中的纸张化作灰烬,薛淮的心绪也随之沉静下来。

于他而言,眼下最紧要的是做好自己分内之事,扬州一地在这场盐案风暴之后亟待整饬与抚平。

诸事千头万绪,薛淮奋笔疾书,一条条章程在纸上出现,涵盖本地的吏治、商贸和民生各个方面。

不知不觉间,夜愈发深了。

一个清脆的嗓音在门外响起:“少爷。”

“进来。”

薛淮放下青毫,扭头望去,只见身段窈窕的墨韵端着托盘走进来。

自从来到扬州之后,墨韵便一直住在这座官邸之内,而薛淮回来的次数不多,尤其是先前巡查各县的时候,他整整两个月没有返回府城。

若是换做有些心比天高的丫鬟,难免会因此伤春悲秋,毕竟从当家主母崔氏的安排来看,能够跟着薛淮一路南下贴身伺候,本身就有某些方面的暗示。

大户人家大多有安排通房丫鬟的习俗,主要是为了让自家少爷能够知晓男女之事,一般会等到少爷十五岁左右,而薛淮那个年龄段正是三年孝期,后来又参加科举和入仕,崔氏一直没有等到合适的机会。

这次下江南之前,崔氏特意找到墨韵,承诺只要她能好生照顾薛淮,将来便给她一个姨娘的位置。

对于墨韵来说,这当然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只是薛淮自上任以来,心思全然扑在公事上,回来亦是或伏案疾书或凝神思虑,与她少有接触,更别谈论及其他。

墨韵心中虽有所期盼,却也知薛淮心志高远,绝非耽于儿女情长之人,故不敢有丝毫表露,更不敢造次。

此刻端着刚炖好的参汤走进书房,见他难得放下公务,墨韵心中微喜,更多是紧张。

“夜深了,少爷劳累了一天,喝碗参汤暖暖身子吧。”

她将托盘轻轻放在书案一角,本就清丽的容颜在灯下更添几分柔和。

薛淮平静地抬眼望去,见墨韵穿着淡青色的丫鬟常服,身段窈窕,低眉顺目,但那股从小在崔氏身边养出来的温婉气质,与这江南的夜很是相和。

空气似乎静默了一瞬。

薛淮并非不通人事的少年郎,心中虽装着大事,却也能感觉到这静谧空间内微妙的气息流动。

“难为你了。”

薛淮语调温和,伸手接过那碗温度正好的参汤,继而难得地关切道:“这半年来公务繁重,我无暇过多顾及这边,不知你住在这里可还习惯?若是缺什么少什么,只管吩咐人去采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