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做与不做(1 / 2)

陈苒觉得自己真的好累,她有点迷失方向的感觉。

但是有时候又觉得自己明明很空闲,也过的没有人打扰,为什么会觉得累呢?

陈苒在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发现很多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

她老了,就觉得自己完全不能熬夜了,只要一熬夜,那眼袋就若隐若现的,感觉一整张脸都要垮下来。

她觉得自己的皮肤似乎开始松懈了,不如从前那么紧致,而且还有细纹。

细纹在眼角眉梢总让陈苒感到烦恼。

她一边感慨岁月如梭,一边又觉得解脱,人生常常是矛盾的,很少有人能不回头看,不纠结不矛盾的,所以人总是痛苦的。

如果想不清楚就一直想,如果理不清楚就一直理,如果放不下就一直耿耿于怀。

陈苒想人总是无法找到一个正确的前进的方向,太容易被左右,太容易被影响,目不斜视说着容易做起来难。

陈苒想人生活到现在,她遗憾是没有的,却还是有很多的痛苦。

人无时无刻不活在痛苦当中,只是有人选择笑着面对,有人却纠结其中最不重要的一环,郁郁寡欢。

陈苒不想当后者,但是往往会成为后者,要成为前者太难了。

都说人生苦短,陈苒只觉得人生苦长,要是真的短还好一点。

陈苒多希望时光慢下来,却又希望看到默默跟小南长大的样子。

她害怕自己会生病,会一病不起,一边又担心自己身体完全健康,会延续人生的痛苦更久。

她一旦停下来思考必然是在纠结,但是人又不能停止思考。所以人总是痛苦。

造成人痛苦的原因太多了,但是思考应该是罪魁祸首。

如果人不思考就不会痛苦的话,那么思考是必要存在的吗?

人不思考会变成什么样呢?大概会变成愚钝的人,那愚钝的人能活着吗?大概是不能的,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如此,看见美丽的事物就要占有,看到弱小的人就要上前欺侮。

这是无可避免的人性。

人性跟兽性的差别往往在一念之间,但是仔细回想,其实并无太多的差别。

兽性更加遵从本能,但是人吧,有时候会看心情行事。

极少数的时候会注重道德。

大部分约束他们的还是法律。

陈苒想这个世界幸好有法律在,不然的话,应该会跟古代那样人口负增长吧。

毕竟没有法律的话弱肉强食的事情多了,弱者无法存活下去,只会死亡。

陈苒现在越想越觉得烦恼,她想要不想,可是又不能不想。

她觉得以前那些思想家每天一定很痛苦,因为他们是思想家,思考是他们的工作,如果他们停止思考就将失业,失业就意味着没有收入来源,思想家除了孔子这种身高九尺又能讲道理又能暴力的人应该很少。

她想,孔子的思想之所以受到推崇,大概是因为他形容粗犷,大家不敢不听他说,听的人多了,觉得有道理,所以就流传下去,即使觉得孔子说的不对,不符合他们的利益,他们也不敢动手。

所以孔子是思想能在百家争鸣当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