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另一头,相比于永和侯府的安宁,皇宫大殿可谓是炸开了锅。
下首的官员各执己见,人人都要插上那么一嘴,导致上首的人一阵头痛。
最后还是自始至终没说一句话的丞相大人制止了这一切。
“既然各位大人都各有各的想法,不如还是让陛下决策吧。”这声音不大不小刚好是能让人听清内容,还不显得突兀的音量。
有了这么一句话,有的官职低的大臣看到上首的人蹙眉而坐,明显是在震怒的边缘,不敢在大殿之上造次,瞬间没了声响。
随着这些没胆的大臣的沉默,前头那些个吵得欢的总算是也闭上了嘴。
见人终于安静些许,一旁的丞相再次站出,立与殿下仿佛便是那翩翩君子,让人赏心悦目。
但说出来的话却不那么中听,反而是上首的人看得解气的很。
“早就听闻各位文臣出身,但也不用这样急于表现吧。”
一众官员被训,偏偏碍于上首的人不敢表现出不满之意,陛下最是看中丞相,谁也不敢反驳,只有被人讽刺的份。
看着纸老虎,再看下首的丞相就是越看越满意。
眼瞧着人还有要继续说的时候,“丞相,不如你先说说吧。”
先前那一句说了便说了,他可以当做看不见,若是再来那么一句,这些大臣准保跟他急,又是动不动就跪那出,都要烦死了。
他也不是不知道这些大臣得罪不起,但要眼看着陛下震怒,连带着他这个无辜人员也要牵连受累,他也忍受不了动不动就跪那出。
可以说,一朝天子和一朝臣子在这方面成功达成共识。
陛下给了台阶下,也没有顺杆往上爬的必要,得罪这些同僚不说,就连陛下也一起得罪了,当时候可是麻烦了。
“回陛下,臣以为边关之事迫在眉睫,匈奴十年契约才到期,就敢趁李将军不在企图攻陷围城,实数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说完后一旁的大臣还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他的观点。
确实在这件事情上,这些大臣还是赞同的,为何那样乱的原因就是要不要将李将军派回边关?
若是跑李将军回边关驻守,那样的话陛下让其看着女儿出嫁的旨意便不作数了,但这样岂不是要告诉全天下人陛下食言,这样也会造成百姓恐慌。
但若是委派他人又有谁能堪此重任呢?
显然从各方面来看,还是李将军才是最好的人选,这事不就麻烦了。
身后有人站了出来,“启禀陛下!”
“免礼,太傅说说看。”
被人打断的丞相倒是没看出有丝毫不满之意,甚至还有些幸灾乐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