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时间的争吵之后,这个提议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
坐在御座上的裕丰帝沉默不语,只是看着纷纷扰扰的底下的众臣。
在他这个位置,其实很容易就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按照立场分一分,就能看得出来,哪些人是同一拨的。
裕丰帝就这么安静地看着,底下的众人吵嚷了好一阵之后,才发现上头的帝王已经很久没有说话了。
于是大殿之上慢慢地安静了下来,最先开口的还是李守正,作为内阁首辅,在遇到这样的大事儿时,他当仁不让。
“陛下!关于前往中州赈灾的人选,臣等提议,由太子出面,裴侍郎陪同前往,如此既能体现朝廷对灾区百姓的重视,对此次赈灾的重视,且以裴大人的能力,又能保证这一次赈灾任务的圆满完成。”
随即,李守正又列举了几条关于这样选择的好处。
裕丰帝却仍旧沉默着,于是朝堂众人不由面面相觑,不知道上头的帝王此时的沉默代表着什么。
李守正一个眼神丢过去,立刻便有一位朝廷官员站出来提议。
“裴大人虽然能力出众,但是多少还是有些年轻,要不然,便请次辅大人陪同前往?”
然而,裕丰帝却还是沉默。
这让清远侯的脸色一下子就难看了起来。
此时裕丰帝的沉默,便不得不令人多思。
看来并非是不满裴砚前往,那就只能是不满意选择太子了。
但太子前往,于裕丰帝来说,有利无害。
这么小一个娃娃前去赈灾,能代表皇室的重视,却不会给太子本身带来威望,百姓只会将感激与崇敬算在裕丰帝的头上。
可这样的选择对于太子来说却是灾难。
如此严重的雪灾,太子亲往灾区,会不会发生什么意外,谁也不好说。
即便没有意外,赈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一个处理不好,就容易激起民怨,到时候不管是朝廷还是民间,都会对这位太子失望,无疑进一步让太子失势。
这原就是清远侯的明谋,那么这个时候裕丰帝的沉默又代表了什么?
这几日宫里贵妃的信已经来了好几封,难道说,上头的这位帝王,真的对太子已经改变了态度?
这一点,无疑是清远侯府最不愿意看到的,这么多年的筹谋,说到底还是为了将来那一个结果,任何阻挠大事儿落定的,都是绊脚石。
他一个眼神扫过去,很快又有几名官员加入了讨论,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派太子前往的必要性。
忍了好一会儿,上头的裕丰帝终于开口了,但是却不是回应此前那位提议的官员,而是看着裴砚道:“裴爱卿,李首辅提议让你带着太子一起前去赈灾,你怎么看?”
裴砚一直沉默不语,作为话题的中心人物,他却好像一直都只是一个看客。
甚至脸上都没有什么表情,也没有参与任何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