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1 / 2)

中午吃过饭,许怀山果然按照郝文指点的路径,锦衣香车,大张旗鼓地去了龚老先生的义塾。

此时值小童上课时间,龚老先生手捧《诗经》正做讲解。听到塾外马嘶车响,环辔叮当,一众小童课文也不读了,都朝窗外探头张望。

龚老先生一拍戒尺,喝道:“读书!背会者才能散学!”小童们顿时哇啦哇啦大声吟唱起来。龚老先生走了出来,皱眉道:“这位公子有何贵干?”

许怀山嘎嘎笑道:“本公子听说龚老先生办义塾多年,家道贫困,就想捐助义塾。”坐在他肩头的小猴子猛然伸手,往龚老先生的脸上抓了一把,龚老先生的瘦脸上顿时出现了三条细长的抓痕。

许怀山慌忙抱住小猴,嘴里道:“小心摔了!”这才对龚老先生道:“老先生见谅。”

龚老先生狐疑道:“公子怎么突然想起要给老朽的义塾捐助呢?”

许怀山庄重道:“老母亲年前在菩萨面前许了一个愿,若是今年身体良好,便要捐助学塾,做件善事。托菩萨的福,今年果然身体无恙,就要我去找义塾还愿,我可不就找到老先生这里来了?”

龚老先生将信将疑道:“嗯……这个嘛,公子想如何捐助?”

许怀山道:“可捐助纹银一百两。但需请龚老先生家中女眷到府中与老母亲叙叙,了却母亲心事,这笔银子才能支付。”

龚老先生迟疑道:“女眷?”看了一眼许怀山闪烁不定的三角眼,断然道:“不用了。现在老朽的义塾并无需要大量用银钱的地方,老朽自己,粗茶淡饭足矣,日常收入已经足够维持生计。请公子另外寻访其他学塾罢。”说罢,甩袖进了学塾。

许怀山只道一百两纹银对一个穷酸老头子来说已经足够**了,没想到这老家伙竟不为所动。尴尬地站了一会儿,本想转身回去,又不甘心地回转身,摆出一副心诚的姿态,垂首站在学塾门口一言不发,呆立良久。

龚老先生见这人未走,有些不忍,将小童重新布置了作业,走出来道:“公子还是另找其他学塾吧。老朽这里确实不需要。”

许怀山揉揉眼睛,皱着脸道:“老先生,在下就是替母还愿而已,希望老先生成全。”

龚老先生正待说话,只听一个银铃般的声音道:“如此两全其美的好事,龚老先生还不应了下来?”

许怀山回头一看,原来是婉娘,带着沫儿和文清,每人拿着一个锦布花囊。婉娘一见许怀山,便朝他挤了挤眼睛,沫儿则迅速拖了文清走得远远的。

龚老先生笑道:“姑娘好兴致!今天又来采菊?”

婉娘道:“正是呢,现在**盛开,用来做菊粉最好。刚听到这位公子说要捐助老先生的学塾,这正是公子的一片善心和孝心,老先生怎么不收?”

龚老先生道:“我这义塾虽然破了些,也足够遮风挡雨了。原是不需要这些银钱。”

婉娘笑道:“天气渐冷,义塾里难道不需要买柴取暖?这门窗都破了,不要重新糊裱一下?桌椅也要更换了。我看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