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半汉半胡,白波军的战力,在各路黄巾中属于顶尖。与十五万冀州总坛黄巾,就被卢植五万汉中央军围困广宗不同。
白波黄巾,非但能够在野战中,击溃兵力高于己的汉郡国兵,且能与凉州骑兵打的有声有色。
因为白波黄巾,是黄巾中唯一的骑兵黄巾,能打跨州级别的运动战,能与于夫罗的匈奴骑兵,配合作战,本身就在一个地域。
只不过与八州俱反的黄巾,造反原因一模一样,饿的厉害。
“关中是膏腴之地,繁华之所。”
贾诩点头,“可恰如居城中之民一样,粮皆靠外输,反是更缺粮。关中始终就是缺粮的,长安建都后,粮食就更缺了。”
论缺粮,任何地区没法与首都圈比。
三辅不是缺粮,是最缺粮的地方。
长安城南三门最西的门,就叫“西安门”,随着长安以西的河套一定,关中就成安定的腹地了。
西域的小麦被引种到了关中,大量水利设施被兴建,关中人口攀升速度越来越快,户达六十五万,人口二百五十万。
当然,这只是“账面数字”。
汉有地才有籍,这仅是有地的在册人口,不包含太监宫女,官籍吏籍兵籍,首都附近的军队,一概不计入户籍。关中大量的王侯部曲,豪族隐户,更是不计其中。
且“水利”是一个词,但不见得修水利就利。
关中的水利兴修,不是都江堰,不是并联的水网,只是挖河引单向水渠到自家,是一棵树伸出的无数斜杈。
这导致对水土的破坏极大,越是兴修水利,就越是旱涝频发,蝗灾四起。越是筑坝拦水,就越是拦不住,就越是要溃坝。
正如分封制与屯田制一样,一个百万人口的分封式动员,官府打仗要靠豪族私兵,百万众才能动员出五万兵。而一个屯田制的军阀,十万众就能动员出五万兵。
故而,人口百万的势力,不见得能打过十万人口的势力。
可那只是初期。
屯田式的征兵,初期过后就是动员成本一路上涨,屯田的兵会越来越困顿,活的不如乞丐。
渐渐地,从屯田的兵,变为还不如种田的民,变为军将的奴仆,困顿不堪,战力越来越差,甚至不如敢闯的流民。
水利建设是一样的,刚修时貌似很好,如狂砍森林取材一样,木料当然会一下多起来,可那只是初期而已。
关中享受了初期的利,时下就正在承受利中不断累积的弊。
当弊积的多了,天枰的另一端被压倒,那就是重力加速度式的崩。就到了改朝换代,灾荒四起,兵祸连结,人口骤降的时候了。
国家是如此,关中等一个个单一的地区,同样如此。都有自身的局域,局域外的外部,与整体,三个区域环境,相互制约。
通过改变外部环境,就能导致局域的崩塌,与北方军没碰过幽州边军,二十万边军不战而降,是一个道理。
因为幽州边军在失去引援塞外的可能,失去了南部物资人员通道后,就进入死亡螺旋了,靠自身是改不出来的,不向北盟输诚,饿都饿死自己。
时下的关中,就同样正在塌陷中,由于外部环境的改变,已经进入了下降的死亡螺旋。如无外部干预,靠自身根本改不出来,只会崩塌。
仅一个关中地区,人口就是幽并凉三州的总和,春秋战国时关中极少的旱涝与蝗灾,到了汉时就成家常便饭了,越来越频繁。
非但汉中粮养不活关中了,关东输入长安的粮秣,也支撑不住了。西汉末大乱之后,东汉建都洛阳,称“东都”,长安就只作为“西京”,祭祀与军城使用了。
可关中的人口还在。
长安建都的规划初衷,就决定了本地的粮食供应,本来就无法满足本地,需要汉中,关东等外部输入。
关东粮秣在东面的洛阳,就被截住了。洛阳一旦都缺粮了,东部输入关中的粮食,肯定就要断。
西面凉州又乱了十年,乱到凉州河套产粮区都饥馑了,西面的粮食来源又断了。再到刘焉入益州,借口汉中“五斗米教”作乱,粮食不再北输,关中就失去外部粮食来源了。
唯一还能向关应些粮食的,只有长安与洛阳一条黄河北面的河西,河东,河内数郡。又要供应洛阳,又要西输长安,支撑不易。
关中已连续数年饥馑,待凉州群贼入寇三辅,那就只剩一个“三粮如何养十人”的问题了。
这就是下降死亡螺旋,就是一道“三粮如何养十人”的简单问题。
解开就没事,解不开就死。
不是十人中能活下三个,是能养活三人的粮田与十个人,在争抢粮食的兵祸,与兵祸必将导致的更大灾荒中,最终全部死亡。
关中豪族已经看到了这一天,正在疯狂兴修坞堡,不惜一切代价囤积粮食,与秋天囤积食物的老鼠兔子没有不同,就是为了熬过没有食物的冬天。
大户都是知道灾荒是躲不掉的,家里桐油封库的五年八年密封仓,就是为了灾荒准备的。
修堡囤粮的大户很坏,是因为还不够坏。
危机中的“守”,最多不过守住了。或是没守住,被危机破家。
坏人从守的那一刻起,就输了。
清平时放贷的利,赶得上饥荒时么年景好时的良田,爱惜土地的农人又如何肯卖兼并的最佳时机,恰恰是饥荒进行时。
换个题一样,饥荒就是经济危机,大多人惧怕经济危机,可经济危机就是资本主义的呼吸,与农耕社会的饥荒一样,躲不掉的。
与教科书的结论正相反,士族门阀最喜欢的就是饥荒,财团最喜欢的就是经济危机,这是赚取超额利润,实施大范围兼并的最佳良机。
没有危机,还要主动创造危机,干嘛要躲危机干涉危机,将危机扩大化,还来不及。
干涉黄巾危机,才有了北盟的崛起,将乌丸危机扩大化,才有了北盟的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