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三国圈 > 分节阅读 250

分节阅读 250(2 / 2)

久违了的轻松,瞬时又回到了自身,那种重新把握住了命运的感觉,是如此的清晰与让人愉悦,让李轩每次睡去,再也没担心过第二天的醒来。

只有这样的状态,他才能困了就睡,睡到自然醒。

以至于他不规则的作息规律,影响到了车马辎队的行程,好在无人介意。

李轩在晋阳留了近月,没关心晋阳大营与周边的城建,只是把中继周转来的物资,分门别类的朝凉州,关中各地区分发。

特别是北地郡富平的内水杨景部,急缺的皮艇皮筏等水军物资,被作为优先序列级最高的物资,安排了专门部队押运。

分发物资的同时,就是督促晋阳大营,沿汾河两岸加速建设仓区。

除了军械与粮秣,大量的农具,耕牛耕马,同样从幽州源源不断的输入晋阳,再由晋阳分发至北向的南匈奴,南边的白波,西南的凉州,关中地区。

物资门类太多,北盟的物流链又是一段一段的相连,没有那种从幽州燕歌直达凉州金城的长途辎重队,全是一段一段集散。

晋阳在规划上就是一个大型集散地,可由于配套设施与有经验的仓管人员没有跟上,规划与现实脱节,导致了环节阻塞。

疏导物流阻塞,比清淤还费劲,四面八方的人员与车队不断的汇集,有限的仓库全被占据,出库入库的对流像是在一线天的山道上迎头对进,谁都动弹不得。

李轩过来的时候,晋阳大营就跟血管堵塞一样,刚赶至晋阳,接管大营后勤管理的赵虎,正在做搭桥手术。

赵虎将汾河两岸开辟出了二十多个空旷的露天场地,以“青储区”,“刍秣区”,“干粮区”,“湿粮区”,“马骡停放区”,“建工材料区”等不同类别,分设了不同的区位堆场。

接货与送货的车队,不再于晋阳仓区出入库,而是到各自门类的沿河露天堆场,实现接驳。

为了加快接驳速度,从幽州过来满载粮秣的辎车,进入专区后不卸货,而是将辎车直接交予要转运幽州的辎队,并将幽州的空载辎车拉走。

赵虎为大营留守人员就画了张简单的图,无论懂不懂管理,有没有经验,哪怕不识字,一下就掌握了后勤管理知识。

这就是为何说,知识的教授与传承,并非需要文字这一单一形式,图画,歌曲等艺术形式,简单的数字,线条与图形,反而能让人更快的掌握知识。

这张简单的图是这样的,一共就两张。

第一张,就是一辆从凉州到晋阳的半载辎车,一辆从幽州到晋阳的满载辎车,各自进入“晋阳仓库”,卸旧货,装新货,回返。

第二张,凉州方向来的车与幽州方向来的车,驶入门类相同的露天堆场,车上的货不动,只是驾车的车把式,把双方的车辆对换一下。

正文 第三五零章 物流搭桥手术

凉州来的车把式直接拉着满载粮秣的幽州辎车回返,而幽州车把式将接手的半空的凉州辎车,或是就地补满物资回返,或者就地待机,在露天堆场等待仓库分包,或者直接半空车回返。

就是这么简单的图形,所有人一看就明白了,过多讲解都不需要。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下,原本进出入淤塞堵死的“晋阳仓库”,一下就空出来了。

早先晋阳仓区被阻塞的水泄不通,一群人忙忙碌碌,加班加点的忙,勤劳而肯干,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仓库拥堵一日比一日严重,结转效率越来越低。

赵虎一来,对拥堵的晋阳仓库根本就视而不见,也不去解决仓库拥堵的问题,而是在区域之外,重新开辟一条线。

就是架构小动了一下,在区域之外多搭个桥,如同心脏搭桥手术一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就把复杂的事情解决了。

标准化的优势,在接驳作业中显露无意,同等规格的两辆30石荷载的凤凰架子车,一满载一空车,直接进行换车式交接就可以了。

那点车况新旧的不同,在军事物资转运的时间面前,没有分辨的价值。

李轩就在晋阳跟赵虎学了学最新的后勤管理技术,帮着搭了把手,顺便把杨景急催的水军物资先抽出来发走后,才不紧不慢的离开了晋阳。

至于晋阳集中营的人员管理方面,他根本就不关心,人多多乱糟糟的纷乱表象下,还是老一套东西。

反是赵虎统管的后勤方面,已经开始实现了自我的进化。

难能可贵的是,后勤已经开始做了全新系统化的优化,甚至可以说设计了全新的系统,并以非常专业的损益表报告的形式,正式申请后勤管理与财务方面的改革。

这种无人在意的一个自下而上式的改革申请,让李轩被贾诩弄的颓废的精神,总算又振奋了少许。

赵虎的卓越表现,激励了李轩,让他非常欣慰。

赵虎就是大多数,他只是与贾诩一样,从李轩那里接触到了一门新的科学,养出了架构的视角,学会了运用架构视角来看待问题,学会了用架构调整,来解决系统问题。

大多数在智商一项上,与贾诩的差别是不大的,起码不像是出身的差距悬殊,那是无法逾越的鸿沟。

正像是工坊中的小工,起早贪黑,努力与付出的辛苦,并不比工坊主少,可所得的酬劳,却是天差地别。

说穷人是因为懒惰,所以才穷困,那是很无耻的事情。贾诩在李轩面前阐述士族特权合理性时,都未朝懒惰上扯,因为贾诩知道这种毫无根据的偏见,只会让李轩蔑视。

贾诩承认的是愚昧,却坚决不承认这种愚昧是士族造成的,把黑锅扔给了新富新贵。

为什么要扔黑锅呢因为贾诩承认的是“人为的愚昧”,知道是谁造成的,却不愿承认是士族干的。

但毕竟是承认了的,而且明确反对李轩打破,改变这一既定事实。

有公心,思想的大一统,未必比思想的战国坏。全是钉子户,不见得比让拆就拆好。

有立场,站在北盟的立场上,一群乱七八糟的思想相互冲撞,会让社会进程发展加快,但对统治来讲,未必是福。

贾诩最打动李轩的是其中的社会性与科学性,贾诩不反对任何人拥有权利,反对的是赐予的权利,认为这同样是一种不公,且会把人养废。

很有道理,在这一点上,起码李轩是非常认同的,他始终秉承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就是为了避免月月发救济式的权利赐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