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见那三炷大香上面的火突然猛地一烈,腾然一下窜的老高,呼的一下在空中烧了一大片。火焰散去,只见那招魂幡上面,赫然清晰的出现了四个大字来:报仇雪恨
“老天爷啊当真是英魂显灵”褚亮和虞世南等几个老臣大声喊道,立时便跪了下去。
周围的人看见他们跪下,于是也随之跪了下去,其他人见了,亦开始随着跪下。很快,整个广场之上的百姓,便都跪了下去。
李世民震惊不已,站在那里,看着那面招魂幡,又看向了夏鸿升。
却见夏鸿升对李世民使了个眼色,然后行礼喊道:“陛下,英灵之愿,天命之所请陛下下旨,末将愿亲提大军,荡灭高句丽,为我汉家儿郎报仇雪恨”
夏鸿升这一嗓子,在死寂的广场上格外突兀。随即,那些将军们立时便跟着都向李世民行礼请愿起来。
连那些文臣们,也全都跪了下去,一齐高呼起来:“请陛下下旨,荡灭高句丽,为英灵报仇”
听见文臣武将们的请命,周围的百姓亦是异口同声,全都高呼了起来:“请陛下报仇啊陛下”
李世民一怔,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睁开眼睛,双目之中一片精芒,朗声喊道:“辽东旧中国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朕当用将士之余力,平荡妖寇耳。隋氏出师者四,丧律而还,杀中国良善不可胜数。我汉家儿郎,数十万人,尽战死辽东,遭高句丽之羞辱。朕长夜思之而辍寝,誓为中国复子弟之仇”
话音刚落,只听得突然哐当一声,只见忽而从那招魂幡上落下一把横刀来,正掉落在李世民的面前。
李世民一惊,后退一步,往旁边一看,却正看见夏鸿升暗中指指那招魂幡,然后比划了一个手势。
“既然天降兵刃,朕便以此兵刃为誓”李世民捡起那把横刀来,一拔而出,然后往那招魂幡上面一划。
霎时间,只见那招魂幡上面竟然被划开了一道血红的口子,犹如在人身上划开一般,从里面立刻往下流出血红色的液体,犹如伤口之中涌出的血液一样
这一幕,被周围的朝臣和将士们,全都看在了眼里。
“朕以此为誓,定当平灭高句丽,复尔等之仇”李世民对着招魂幡上那道流血的伤疤发誓道。
说完,李世民猛一转身,手中横刀上亦带着血色的液体,高举起来,刀尖直刺苍穹,高声呼喊道:“朕今日下诏,当御驾而亲征,率领大军征辽,荡灭高句丽,为汉家儿郎复仇有愿随朕往高句丽复汉家儿郎之仇者,当前往应募,同朕一起同朕一起荡灭高句丽,为中国复子弟之仇”
“愿往杀敌,复子弟之仇”将士们齐声高呼,百姓们亦齐声高呼不止。
第994章 准备万全
征伐高句丽,本就已经是李世民既定的事情。满朝文武皆知李世民之坚决,此事虽未明言,却早已经是朝臣们心知肚明的必行之事了。
英魂祠前的祭祀,李世民明言昭告于天下,此事才算是当当正正的摆上了台面。
英魂显灵,更是随着那日里前去观看祭祀的百姓之口,几日内便传遍了关中,很快便将传遍天下。
而大唐的战争机器,终于不必再遮掩,光明正大的对着高句丽,高速运作了起来。
“征伐高句丽,不止为国仇家恨,更有未雨绸缪之意。”李世民坐于御座,对下面的满朝文武说道:“朕如今,觉得杨广攻打高句丽,未尝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李世民此话一出,满朝文武皆尽哗然,立刻便有人要走出来,却被李世民抬手摆了摆,挡了回去,自己又笑道:”朕不是杨广,朕不会犯他犯下过的过错。况且,朕还有如此多言官盯着朕,帮助朕自省己身,诸位且放心。”
听了李世民的话,众臣有些揣测不出皇帝要说什么。
却听李世民又道:“朕说杨广征伐高句丽的决定是正确的,只是从战略上而言。是说,征伐高句丽的大方向是对的,然在征伐高句丽的过程之中,杨广却犯了不少的过错。”
众臣凝神听着,等李世民继续讲话。
“征伐高句丽,乃是未雨绸缪之举,长远来看,端的必要。只不过,他杨广没有挑一个正确的时候,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更没有那份将帅之才。”李世民摆了摆手,说道:“诸位须知,高句丽不除,日后必为大患。且看,高句丽占据辽东之地,而辽东之北,更尚有无比广大的地方。间谍已经探查过,辽东以北,地广而人稀,其面积,甚至比咱整个大唐还要大若为高句丽所占,则高句丽就要成这世上最大的国家了。这些地方距离大唐很远,且不说它。就说近处的辽东那里的靺鞨部族,室韦国,驱度寐、夜叉国都是茹毛饮血,不通教化的地方,而其人蛮夷疯狂,犹如猛兽。倘若高句丽据之,则其势绝不亚于原先之突厥。据其地而经略,给它个几十年,便俨然成北方一霸。届时,若高句丽径直南下,其害又更甚于突厥远矣。若不趁其此时尚弱而灭之,令大唐据有其地,日后,当成大唐最大之祸患所在。今天下大定,唯辽东未宾,若朕之后嗣励精图治,到时候因士马盛强,谋臣必导以征讨。朕之后嗣,若有领军如朕者,高句丽却国势已强。若无领军如朕者,却又图攻伐国势已强之高句丽,则丧乱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遗后世之忧也”
“陛下圣明,眼光长远。征伐高句丽,合乎国运,合乎民意,依臣看来,势在必行”长孙无忌走出队列,躬身行礼说道。
“陛下”魏征从队中走了出来,躬身行了一礼,说道:“陛下,征伐高句丽,臣亦觉势在必行。诚如陛下所言,高句丽不除,日后必为大患。然臣曾在军校之中见一标语,所言:不打无准备之仗。臣愿亲提三尺青锋,助陛下杀敌征辽。唯愿陛下已然准备万全,大唐已经准备万全”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魏卿所言极是,不打无准备之仗,此话朕亦在军校之中见过。现如今,却可以明告于诸位,征伐高句丽,朕已然做了万全之准备。间谍早在数年之前,便已然散入到高句丽各地,搜集高句丽之情报,并撩拨高句丽王同权臣渊盖一族之矛盾。高句丽无论有何动向,如今半月之内,必能呈送于朕的面前。另外,大唐间谍在高句丽各地,以雅好山水为名,用重金收买高句丽各地官吏,导之游历,无所不至,对高句丽之山川、城邑、风俗,悉得纤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其一也。高丽王建武惧大唐伐其国,乃筑长城,东北自扶余城,西南至海,干有余里。然我大唐如今有火器之神威,长安城的新式城墙尚不能撑住太久,高句丽所筑长城,不过土石而已,焉能抵抗诸位不要忘了,荡灭倭国,大唐未损一兵一卒,全靠火器之神威。我大唐武器之利,远胜于高句丽,此其二也。自大唐立国以来,便予民休息,发展生产,偃武而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如今大唐四海升平,四夷无不服从于大唐,攻伐高句丽,无后顾之忧,此其三也。辽左早寒,草枯水冻,士马难久留,粮食易尽。而将士受冻寒之苦,冻死冻残者无数,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