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唐国公居然没上当
他一脸沉痛地说:“皇上,虽然杜预出言不逊,辱及圣人,但三弟性命要紧,我们还是先放走杜预。”
郑国公都愣了。
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猜测唐国公要杀自己,没想到人家这么宽宏大量后,他这言论便等于自己狠狠打脸
皇帝更是脸色铁青。
他当然能看出,周围的重臣,无论是唐国公一系,还是郑国公一系,都在异口同声地满口赞同
这是朝廷之上,唐国公的发言,第一次就某个事件,取得了惊人的一致赞誉
皇帝心中的愤怒更加狂躁。
他本想给借机唐国公下个套,没想到反而成就了唐国公的美名。这样即使他放弃被杜预狂骂羞辱喷出翔来的耻辱,毅然放走杜预,救下郑国公,好名声也是唐国公的了
唐国公仗义执言,劝谏皇帝,救下了郑国公。皇帝虽然狂怒,也不过是熬不过两位弟弟的面子,才做出这等决策。
皇帝本来就准备放人了。你看,这杜预如此狂悖无礼,怒骂君上,君上为了可爱的弟弟,依旧大度容让,放走了反贼,传出去多么好听多么涨仁德值
唐国公这一手,反而激起了皇帝的怒火,冷冷哼了一声:“但我被这突破你防御的反贼杜预,羞辱狂骂的耻辱,难道就此轻轻揭过古语有云,主羞臣辱,主辱臣死我这当众被羞辱的罪过,难道你这管帝都卫戍的王爷,没有点责任么”
唐国公毅然决然,从背后的箭筒中,抽出三根御用龙头金箭,金光闪闪,好不威风。
他跪倒在地,当着全体臣民的面,凝视着皇帝,大声道:“皇上臣弟过失,早有定论。今日为了三弟性命,虽然不得已,暂时放过了这杜预,但臣弟起誓,为了君上之辱,三弟之仇,大国之体,社稷之忧,臣势必擒杀这杜预。若不能够,如同此箭”
他手中用力,只听得啪得一声,三根龙头金箭应声而断
周围的重臣、将士齐声欢呼,声震九重
杜预听得有些发愣,但伊眉的美眸中,已经泪花闪动。
原来,这种誓言只能在大唐皇族中人发出,被称为“三箭之誓”乃是最贵重、最正式的誓言。当事人一旦完不成这三箭之誓,不仅声名大坠,对个人的命运兆头也是极为不祥。通常情况下,不是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家国血仇,大唐皇族绝不肯轻易发下此誓言。
如此一来,唐国公与原本同属一阵营的杜预,便是不死不休之仇,绝无缓颊余地
伊眉也没想到,唐国公此来竟然发下如此毒誓,与杜预再也没有和解可能,跺着小脚,正要劝谏,唐国公的目光,已经冷冷得看向杜预:“看在郑国公的面子上,我们投鼠忌器,让你走脱。我在这里已经起誓,若你能信守承诺,放我这三弟安然回来,我便给你一个世界的时间,作为奖励。但你若敢出尔反尔,悍然杀人,我便马上追杀与你,不死不休”
他如此细心,想到这么周全,立即更让周围的臣民,对他好感大生。窃窃私语看来唐王爷是真的要确保郑王爷的性命。
杜预望着虎目生威、炯炯有神的唐王爷,心中微微一叹。
看来,自己这冲天一怒,倒是成全了这位隐藏极深的唐王爷了啊。
这大唐政局,真的没有易于之辈。
可笑伊眉这傻妞,一腔热血,还以为自己在捍卫正义。
实际上,唐王爷的心机深沉,比这暴虐的皇帝,奸佞的郑国公,更要深沉
光是看今日的手段,唐国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本来是他防御不善,被杜预突破防线,杀入皇城的罪过,却成就了唐国公义薄云天、忍辱负重、兄友弟恭、极有担待的国之柱石形象
别说皇帝的猜忌会进一步加重,正如杜预不怕皇帝权威,怒骂喷出翔一样,唐国公也早已清楚,不管他如何韬光养晦,忍辱负重,皇帝都不会给他活路
唯一的机会,就是在人心之中
杜预为了兄弟,冲天一怒,杀入内城,一方面是自身重视情义,另一方面,这一票虽然十死九生,风险极大,但不管事情成与不成,杜预都要落得义薄云天的名声
不管是在兄弟之间,还是大唐朝野,没人能否定杜预的义气
杜预做的乃是大事,胸襟气魄,自然要博大。
第11章风云激变杜预危机
他不占天时,不占地利,并非官二代富二代,要想在空间中杀出一条生路来,唯一的希望就是个人的品牌名声
也就是人品。
宋江微末小吏、刘邦十里亭长、刘备贩履之徒、曹操宦官义子,他们有什么资本,能问鼎天下或者风云化龙
唯一的资本,就是名声
但看来杜预并非唯一看破这其中关窍之人,唐国公不仅走在他前面,名声更大,声誉更好,而且演得更彻底
他连除掉郑国公的机会,都放弃了。
杜预眼睛眯缝起来,作为同类人,他当然一看看得更远。
这次杜预的血腥屠杀,将郑国公一系的官员,就算不是连根拔起,也是杀伤颇多。那40多具焦黑的尸骸,其中至少有郑国公半数以上的心腹大臣
如此一来,郑国公一系在朝廷势必大衰。
更衰的是,郑国公被区区一个外城区队长,杀得如此灰头土脸,就算他能活下来,谁愿意再投靠他
你愿意跟一个轻易被扁的老大么
所以,经过这次剧变后,郑国公就算不死,也失去了跟唐国公争雄的资格和机会
唐国公一眼就看出这点,为何不做顺水人情拉兄弟一把郑国公若是继续跟他过不去,天下人一人一口“忘恩负义”的吐沫,就淹死了他郑国公若是痛改前非,与自己这二哥和解,那更是再好不过
杜预洞若观火,自然也有所决断,微微冷笑。
皇帝更是看得清楚,气得脸色都要滴出水来。
倒是郑国公,却冷静下来,一言不发。
场中,竟然形成诡异的冷场。
杜预呵呵微笑了一笑,款步走出笑道:“既然唐国公如此义薄云天,慷慨仗义,那反贼我就不客气啦,带着郑国公走了。丑话说在前面,走出城外10里处,我便放了这郑国公”
他没有搭理皇帝,却刻意对唐国公说话,更是让皇帝怨毒嫉恨
但杜预这一招,却将皇帝对唐国公的猜忌,提升到了新阶段。
皇帝在场,都没资格处置此事了,反贼直接跟唐国公对话。如此一来,唐国公在没有皇帝谕旨情况下,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