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不是袁家所为,这些家族皆在袁家的庇护之下生活,袁家也有责任查清事实,还他们一个清白。
随后,更不利的事情爆发,冀州、幽州、青州、豫州、兖州,甚至司隶地区,上至地方官员,下至普通百姓,皆在流传袁家有不臣之心。
甚至有人用五行学说来解释袁家代汉的必然性。
而冀州刺史王芬却大呼侥幸,此举可掩盖他谋废皇帝的阴谋,为推脱罪责,故此暗中推波助澜,形势对袁家更加不利。
王芬上蹿下跳,令袁家的处境雪上加霜,更加被动,让袁隗非常恼火。
几百死士未归,连主事之人都不知所踪,袁家便猜测是高顺所为,他们的目标是刺杀高顺,高顺无恙,他们却丢失了几百死士,而这些死士的尸体却莫名其妙的出现在涿郡和中山国,且这么多资财被悄悄运走,除了冠军侯高顺,没有人有如此大的能力和手段来掩盖事实,不过他们百口难辩,难道要主动承认他们刺杀冠军侯的事情
这么大的事情,肯定要有足够分量的人出来背锅,才能打消陛下的愤怒,安抚不明真相的各级官员和百姓;袁家思前想后,决定把王芬作为替罪羊。
袁家的密探遍布大汉,王芬的行为,袁家早就了如指掌了。
于是,袁家便暗中操作,精密部署,通过门生故吏之口,把王芬的诸多行径泄露出去。
张让等宦官与士族势不两立,袁家是士族的代表,正想借此打压袁家,绝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
大将军与士族的关系越发亲密,在得到士族的支持后,他的地位非常稳固,故此强力支持袁家。
而陛下知道袁家的影响力,现在还不宜撕破脸皮,故此选择了隐忍。
在袁家有意引导下,随着陛下对事情审查的深入,矛头顺利转向了冀州刺史王芬。
最终,该事被认定为王芬谋废陛下阴谋暴露,为谋求自保,嫁祸于袁家;而那些被灭族的众多家族,是王芬为消除罪证才杀人灭口;陛下帮助袁家消除了嫌疑。
陛下大呼侥幸,王芬罪责难恕。
王芬为避免牵扯家人,畏罪自杀。
陛下感觉还是皇亲靠的住,便任命宗正刘虞为冀州刺史,富饶的冀州,必须牢牢的掌握在自家人手中。
不过有心人却不会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是袁家在幕后操作,事情暴露,刺史王芬只是被推到前台的替罪羊;故此,民间关于袁家有不臣之心的流言越传越广,很多人对此确信无疑,很多中小家族,逐渐拉开与袁家的距离。
冀州的民间百姓更是不相信是刺史王芬所为。
王芬在州四年,积极收纳流民,鼓励垦荒,安抚百姓,打击叛乱,治军理政,成绩卓著,使冀州相对安定,民生富饶;这样的官员岂能背叛朝廷
各类自然灾害接连不断,粮食价格逐季提高,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各地起义层出不穷,有识之士意识到大乱将至,局势比他们看到的还要凶险,宜早做准备。
士族之间的分裂开始加剧,各自谋划未来,小的家族加快寻找靠山。
曹家宦官家族,本身与张让关系非常密切,也想谋求高官,曹嵩花一亿钱买下太尉之职,位列三公之一,希望为子孙后代谋求更大的利益。
袁家先是动用关系,把家族成员外放为官,其中,袁遗被任命为山阳郡太守。山阳郡地处平原,非常富庶,且为交通要冲,连接兖州、豫州和徐州,离青州也近在咫尺。
另外,他们积极拉拢、交好一批年轻的武将或者地方官员。
年中,长沙郡今湖南长沙人区星自称将军,聚众万余人,攻打郡县,起兵反汉。大将军何进推荐,迁孙坚为长沙太守,进剿区星义军。孙坚至郡,施设方略,身先士卒,一月之间,即将区星军讨平。孙坚因其功得封乌程侯。
孙坚战功卓著,对所获得的职位极为不满;当时长沙郡人口稀少,算是蛮荒之地;故对大将军产生怨恨情绪,认为大将军不重视他,纯粹把他当成一工具,根本没把他视为核心人员。
袁家看出门道,抓住机会,积极拉拢孙坚,使孙坚背叛了大将军,投入袁家的怀抱。
为免遭更大的打压,且交好各地世家,袁家加速归拢财力,关闭北方诸多生意,把市场主动让给附属家族。
集中家族力量,重点培养袁术和袁绍。
陛下感觉到士族的庞大压力,更为大将军倒向士族而痛心,便加大了卖官的力度,连关内侯爵位也开始对外销售;他要尽快捞到足够的金钱,尽快重建南军,否则,他的自身安全都没有保障。
正文 第311章鲜卑南下
高顺不管外部的纷扰,全力为收复五原郡做准备,此时,鲜卑内部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消息传来,令高顺神情大振。
几年来,鲜卑大王和连对征北将军高顺和他所辖的边军非常重视,在大汉边郡安插了不少密探,密切关注高顺和边军的动向。
七月,密探打听到冠军侯并不在桃园堡,而是在辖区内四处巡视,估计短时间内不会返回;大汉边军非常安静,没有部队集结的迹象。
消息传回,确认无误,和连大王心中大喜,决定趁机南下劫掠。
这几年和连和几位侄子的部落占据水草最肥美的地区,发展非常迅速;部落人口和牲畜不断增多,且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可战之士逐年增多,以致和连大王野心膨胀;他现在对付不了大汉边军,可趁机对其它部落和其它种族动手,壮大自身实力。
且和连大王急需劫掠物资供他挥霍。他能力平平,奢淫无度,赏罚不公,若不是因为这几年部落飞速发张掩盖了内部矛盾,他几个侄子早就与他决裂了;且有大汉边军这个外部压力,形势严峻,也容不得他们闹内讧。
北地郡受羌人和匈奴人的劫掠和威胁,太守等官吏早就撤往内地,现在那里胡汉杂居,各种势力相互交织,各自为政,相互攻伐,混乱不堪。
和连大王不敢劫掠大汉,对劫掠这混乱之地却信心十足。
和连大王召集几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