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汉末高顺 > 分节阅读 311

分节阅读 311(2 / 2)

丁夫人不允,曹操只得写信恳求高顺。

曹昂为长子,生母早丧,由丁夫人抚养,现在曹昂为了家族在邺城为质,她心有愧疚,感觉委屈了曹昂,所以丁夫人尽力为曹昂争取机会。

卢植也向高顺推荐了多位弟子。

诸葛玄虽没有退下,不过后辈的位置却不高,两个侄子仅为县令,此次也写信给高顺,向高顺推荐侄子。

高顺不厌其烦,只得令诸葛玄之侄诸葛亮、郭典之侄郭淮、沮授之子沮鹄等人皆为李强的参军;中郎将公孙康和阎柔各带领五千骑兵,归李强指挥。

曹昂为武猛都尉,携两千百骑兵归马贵指挥;并责令曹人务必保护好曹昂;此举也是满足曹操年轻时欲做征西将军的愿望。

高顺考虑后,为了省去麻烦,他决定连儿子高瑞、高祥以及褚燕的儿子褚方、典韦的儿子典满、关羽的儿子关平,以及房良、周飞、赵雄等人的儿子、颜良、文丑、韩当等人的儿子,皆一起跟随。

后来又扩大了范围,只要职位在刺史、太守或者中郎将之上者的长子,且年龄在15岁以上,20岁以下者,皆可根据个人意愿参加漠北青年军。

关羽等文臣武将自是非常高兴,他们认为,若是这次他们的后辈被高顺或者世子看重,则此后定会获得飞黄腾达的机会。

高顺此举也是为儿子机会,让给他与文臣武将的后辈建立良好的关系,为以后的接班做准备;也是为安抚那些没有机会出征者,比如薛银、韩当、程普、武安国等人。

戏志才笑称高顺这不是去打仗,而是去郊游。

高顺却不担心他们的安全,现在他的系统内又合成了两千陷阵营官兵,高级骑兵近万,初级骑兵达到四万,还有几万高级步兵和初级步兵,且积分充足,绝不缺少后勤辎重,那怕遇到几十万的鲜卑骑兵他也不惧,甚至会将他们全部歼灭。

见高顺对出征如此重视,那些一直未出仕的家族,也积极寻找机会,找门路,拖关系,向高顺推荐家族后辈,抓住这最后的机会。

孔融、蔡邕等高顺认可的大儒,各地的军师、州牧、刺史等皆成为大家族主动拉拢的对象,通过他们推荐,成功的几率会高很多,更容易获得高顺的信任。

孔融推荐了司马朗和司马懿两人;鲁肃推荐了周瑜;刘晔推荐了陆逊,至于其他的推荐者,皆未引起高顺的注意。

高顺对司马家族没有好感,仅仅令司马朗和司马懿两人为县吏,把他们放在明处,比让给他们处于暗处更让人放心。

对周瑜和陆逊两人,高顺非常重视,任命周瑜做了扬州水军中郎将周泰的军师,令陆逊担任鲁肃的参军;虽然他们没有获得跟随出征的机会,不过高顺如此安排,已令他们非常满意了,这比跟随出征后因战功获得的职位都要好许多了。

正文 第566章结亲孔融

蔡琰现在也是高顺的夫人之一,已生下一子一女;蔡邕便是高顺的岳父了,他一直在邺城负责教授高顺的儿子们以及众高官的子嗣;这次借机推荐他的弟子顾雍和王粲出仕为官。

顾雍少时受学于蔡邕,弱冠即任合肥县长,历任娄、曲阿、上虞县长,所在之处皆有治绩;后被秦关驱逐北上,只得投奔蔡邕,做蔡邕的助手。

王粲更是以文采著称。

蔡邕很少求高顺办事,这是第一次,高顺不好推辞,且这两人皆非常优秀,便欣然应允,任命顾雍为豫州合肥郡太守,接替庞德的位置;王粲为将军府主薄,为军师祭酒戏志才的副手,主要负责起草书檄、军令等文字。

蔡邕对高顺的安排非常满意,认为高顺有知人善任之能,如此安排能发挥二人的特长。

自古人们皆有攀比之心,大儒也不例外。高顺对顾雍和王粲的任命,却引起了孔融的不满,他推荐的两位才子司马朗和司马懿仅被高顺任命为县吏,而蔡邕推荐的人却为太守和主薄,差距太大了,这是抽他的脸,影响他在士族中的威望,让外人认为他无识人之能,便亲至邺城寻高顺理论。

这也是众多士家大族不满高顺行为的表现形式之一,孔融只是大族推出的代表而已。

今世青州环境比较稳定,孔融生活比较安逸,所以子嗣年龄比历史上出生要早,现在已有两女一子;前妻生一女,续妻生一子一女,儿子15岁,女儿13岁,长女已与泰山郡羊家成婚。

高顺同意其子参加青年军,孔融方消气。

随后高顺设宴招待孔融,蔡邕作陪。

蔡邕与孔融、泰山郡羊家皆有很亲密的关系;蔡邕的小女已与羊家定亲。

宴会后,蔡邕向孔融提议,不若与高顺结为亲家,这样的话,对儒学的发展极为有利;他俩都意识到高顺打压儒学之意。

这对孔融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世子得蔡邕亲授,才情不下高顺,体魄健壮,外表更是俊秀,便问道:“不知魏公何意”

蔡邕笑道:“哈哈,邕为其师,岂能无做主之权”

孔融认为蔡邕想当然耳,没有在意。

第二天蔡邕便以此事咨询高顺意见。

高顺感觉世子比孔融之女仅大一岁,年龄相当,孔融家世也很好,内心非常同意,他还想起孔融子女关于“倾巢之下安有完卵”的典故,两个幼儿竟然令曹操恐惧,杀之而后快,认为她定是非常聪慧,只是不知其外表如何,若是世子不喜欢也白搭。

于是便令孔融子、女一起来邺城,待见过面后确定;孔融本来是兴师问罪的,现在与世子联姻,对他来说是意外之喜。

天下大势已定,这些文人看的更加明白,高顺称帝是早晚的事情,世子将来也是皇帝,那他的女儿便是皇后;对于孔家来说,即便忠汉,也无力改变当前结局,不若接受,保持家族和儒学昌盛。

事后,高顺咨询许婷的意见。

许婷知道儿子与兄长许林家的女儿一起长大,关系很好,有意促成此事,现在高顺咨询,她不能隐瞒了,否则将错失机会,便直言相告。

这样的话,对许家的发展极为有利。

这个时代,表亲之间成婚者不在少数,高顺却知道其中的危害,坚决拒绝了许婷的意见。

许婷认为高顺的态度过于蛮横,是对许家的不满,便又阻梗道:“孟文、孟珍等人的女儿皆非常聪慧、美貌,且从小一起长大,知根知底,性情脾气相投,他们也有意与世子成亲,何必选择一位外人”

许婷的话令高顺无从反驳,与李强、马贵等人成为亲家也许是最好的选择;不过他已令孔融之女前来了,只好声言见过面后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