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力。
祢衡和审配便绕过两人,直接寻得刘协进行威逼。
刘协道:“朕偏居江南一隅,不理中原事务,朝廷名存实亡,不干涉魏公事务,难道还不能容于魏公”
审配道:“陛下,朝廷存在,便让许多忠汉之人存在幻想,不能安心于当前,择机而动,所以周边安排有大量的驻军,这些军队耗资巨大,钱粮皆来自百姓,为天下计,魏公不得不如此。”
刘协又道:“魏公曾承诺先帝,不干涉朝廷事务,若此,岂不失信于天下百姓乎”
审配直言:“所以,臣恳请陛下主动提出禅让之事。”
刘协心想,真是无耻,怒道:“那还是让魏公派兵马来吧,只要除去朕,他便可以称帝了”
审配威胁道:“陛下,何用出兵只需臣一个暗示,相信郭汜、李傕便会代劳。”
刘协突然明悟,高顺这么多年来一直留着郭汜等人,原来是这个目的;他们已穷途末路,只要给出希望,将他除去实在轻松;此后,高顺再打着为朝廷报仇的旗号将郭汜等人出去,则名利双收矣。
如此,不仅除去了皇帝刘协,高顺还能名正言顺的登基。
他不得不佩服,高顺看的够长远,够狠辣,够全面。
刘协脸上瞬时变的苍白,没有了刘虞,他感到更加无助,就像漂泊在大江中无法靠岸的孤舟,不知道要漂往何处。
审配感觉他的话过于出格了,便安慰道:“魏公善良,对待百姓尚且不忍,岂能对陛下不利魏公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加害陛下之心。”
刘协缓了缓气,问道:“魏公欲如何对待朕”
审配大喜,刘协如此问,便证明他内心已妥协,他的威胁凑效了。
正文 第597章达成禅让协议
审配直接回答道:“封为长沙公”
如此,皇帝刘协心中大定。
大事已定,随后刘协令伏完和黄婉与审配商讨细节;两人无奈,只得接受这个现实,说实话,这已远远超出他们的预期了,他们当初认为,更朝换代,谁也不会留下不稳定之事,必会杀而后快;只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既然高顺抛出如此条件,那他们当为陛下争取更多的好处。
伏完家在北方,向往中原,长沙乃蛮荒之地,自然不愿意住在此地,于是,他首先反对道:“不妥,陛下登基之前,曾为渤海王和陈留王,必须从两地中则一处为陛下封地。”
审配反驳道:“哈哈,渤海郡乃魏公封地,岂能转封陈留郡当前乃司隶东部门户,绝不能轻易授人;且食邑地上限为万户,而两郡户数远超矣”
两人一听,万户食邑当即反对,要求至少要十万户,且更不能在长沙了,长沙城现在才多少百姓,他们又不愿意与凉州人为伍,更加果断的要求北迁。
审配非常恼火,怒道:“愿意谈就好好的谈,不要狮子大张口,不愿意谈就算了,配这就返回邺城较差。”
“正南息怒,您意下如何”黄婉小心的问道。
审配正色道:“一万户食邑,绝无再商量的余地。”
万户也不少了,黄婉忙应下这个问题,绝不能谈崩了,接下来继续商量封地位置。
特别是伏完,多次北上,对繁华之地更是羡慕,最终,他选择了济南国的高唐县。
不过审配却不能同意,以那里有军港为由拒绝了。
最终,双方选定为济南国,东平陵县,审配原则上同意了这个要求,因为,济南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变更为了历城,那里有现成的王宫可用,其次,便于监督。
接下来,便是礼仪等问题,更加繁琐,花费了五日时间方谈妥,不足之处还需日后补充和请示。
比如刘协向皇帝奏事不必称臣,接受皇帝的诏书可以不拜,还可以象原来做皇帝一样祭祀天地与祖宗,继续采用汉室衣冠等。
其后是商讨官员、财政、军队等事宜,审配按照高顺的指示,给予了很大的自主权。
最后,也是最难的,就是禅让帝位等事宜。
伏完和黄婉不能做主的事情,可随时入宫请示刘协,而审配只得把问题记录下,待回到邺城后再请示高顺。
而李傕和郭汜得知审配在与黄婉和伏完谈判,知道事情已定,他们也必须趁机与审配谈妥未来之事,否则,他们宁愿破釜沉舟。
经过近一个月的时间,审配与两人达成初步意见,随后审配又与李傕和郭汜仔细沟通,两人同意投降魏公,接受魏公的安排。
审配提出,他们两人可带家人返回家乡,也可去邺城,接受魏公安排的官职;至于他手下的那些人,已不足为兵士了,全部就地安置为民。
两人欣然同意。
随后,审配便匆匆返回邺城,向高顺汇报会谈的结果。
高顺对审配达成的意见比较满意,仅仅对局部做了调整。
首先,把封地从东平陵城改为任城,封号为任城公,国名为任城国。
任城只是一县,原来为任城国,国除为县后划归山阳郡管辖,那里的宫室设施更齐全,比东平陵的条件更好。
其次,把所辖军队降为千人。
其次,除了国相外,一切用人由任城公做主。国相必须由朝廷任命,不过第一任国相可由黄婉担任。
最后,取消了其定期朝拜的限制,否则,见了面岂不尴尬不如不见。
程立等人对高顺的表现非常不满,若是如此,将会为政权留下一个很不稳定的因素,若是此后有人打着刘协的名义造反,岂不麻烦
高顺笑道:“若是天下百姓希望推翻朝廷,那是朝廷有不足之处,被取代也就怨恨不了别人了,且有任城公,也能鞭策后辈奋发,勿以为榜样也。”
既然高顺拍板定了,众人虽然不满,也得接受,只要高顺能尽快称帝便好。
对于李傕和郭汜两人,高顺的意见是等登基之后,任命他们为校尉,去边郡任职,他们的手下,全部在长沙郡安置为民。
顾不上歇息,审配又匆匆南下长沙城,这次随他南下的还有陈琳,负责文字等事宜。
到达长沙城后,首先稳定李傕和郭汜两人,魏公接受他们的投降,现在继续执行他们的职责,保护朝廷和皇帝的安全,待魏公登基之后,他们继续担任校尉,回家乡任职。
李傕和郭汜两人不满道:“为什么胡轸、张济等人为中郎将,而我们两人仅为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