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些人就真的那么容易冲到中队的装甲集群面前吗
显然是太意想天开了,坦克炮已经开始射击了,在日军阵地疯狂的炸开,车载机枪也是疯狂的扫射起来。
几个摩步化步兵师,甚至都懒得停下来,机枪步枪冲锋枪就直接架在汽车摩托上面就远距离射击。
还有的战士,直接将死神机枪架在车顶上,然后就是一个移动的碉堡了。这些死神机枪还是上海会战的时候魏起东支援的那批,消耗的子弹,现在中国的兵工厂已经可以自己生产了,所以在这个时候也可以奢侈一把。
就这样,在密集的枪炮声中,日军根本就很难近前,只有偶尔的几个装死趴在地面想混水摸鱼的炸一辆坦克,但在他们起身的一刹那,就会有火力迅的照顾过来。
就这样,日军的肉弹敢队死,成批的死在装甲军团的前头,然后被钢铁洪流碾压成肉饼。
迅捷的,装甲部队冲上了日军的阵地,由于日军根本没有想到中队会聚集起那么庞大的装甲集群,所以也根本没有构建防坦克壕之类的,这些步兵战壕则根本阻挡不住坦克的推进。
而随行的几个摩步化师,则是第一时间分出两个师的兵力协同装甲集群作战,以清除日军阵地上的日军,同时又分兵迅的填平壕沟之类的,以便机械化可以快的推进。
大家分工很是明确,这是这几个月训练的结果。
现在的中队,不说非常精通步坦协作,但至少比日军落后的战术要强上不少。
日军还是一次次的组织兵力想要与装甲集群对抗,但无一例外,都被中队的装甲洪流和随行的步兵给平息了下来。
因为中国现在组建的几个摩步师,每个班都要配备两把冲锋枪和一挺轻机枪,火力可谓是非常强大。而中队步坦协作的战术是,一个班负责一辆坦克,只要是一个班不出现重大伤亡,基本上是足够保证火力压制,让日军步兵难以近身。
中队的每一辆坦克每一辆装甲车,离日军很近,但是,他们真正的想要起近距离进攻,便会现,是如此艰难。
也因此,在面对一辆辆装甲,日军也不得不一次次的排队起冲锋,这种原始的对抗装甲的方式,成功率自然是非常低下,而且伤亡率非常之高。
但是,第十四师团有着两三万人,中队想要挡住每个日军也显然不大显示,毕竟日军又如此疯狂。
“杀给给”有的日军手上只有手榴弹或者步枪,手榴弹扔完了没有效果,就用枪不停的射击,冲到近前,甚至疯狂的用刺刀劈砍着坚硬的坦克。
可是,这种疯狂的挣扎,并不能给第十四师争取多长时间,也无法真的阻挡住中队的脚步,毕竟血肉之躯如何与钢铁洪流进行碰撞。
要知道,日军第十四师团再强大,也只是一个步兵师团,而中队有几百辆装甲,天上有飞机占着制空权,地下又有几个摩步师协同,真是天上地下都大大的占着优势。
而且,能拿这么好装备的中队,肯定也是精锐。虽然中队的单兵素质由于训练等各种原因,可能平均下来不及日军,但是,论士气和勇气,却是丝毫不差的。
绝对的,拿了好装备的中队,敢跟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较量,中国兵是世界上最好的兵种之一,不是吹嘘之言。
此时的日军第十四师团,就切实的领略到了掌握先进装备的中队的战力,即便土肥原贤二再狡猾,再善战,面对如此的悬殊,哪怕再不计伤亡,也无法挡住这钢铁洪流的冲击了。
闪电战,第一次出现在了东方战场上,也证明了这种战术的先进和卓有成效。
中团的所过之处,皆是日军的尸骸,偶尔间才能辆辆损毁的坦克和装甲车,这种损失与战果相比,真不算什么。中队也第一次体会到了,以一个换敌人好多个的巨大战损比。
第十四师团的防线被凶狠的撕开了,土肥原贤二想要堵都堵不住,无奈之下,土肥原贤二只能向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报告中队新型战术的可怕,简直像推土机一般,直接一路推过去,想挡都挡不住。
他土肥原贤二不怕死,他的部下也不怕死,但是,不是死就能解决问题的,眼下第十四师团并没有什么有效的方式对抗装甲。如果只有十几辆,几十辆装甲,就算用命去填,也可以填满。
但是,几百辆,而且是集群式出现,这就是一个无底洞,拿什么去填
更重要的是,还有配备强大的机械化步兵跟随,就算他土肥原贤二愿意拿士兵的命去填,中队都不同意,很多肉弹还没有靠近,就被中队的机械化步兵给碾成了渣。
正是面对此情此景,高傲的土肥原贤二,才不得不放下身段的向后方求援,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应出,他承认了自己的失败。
第二一四章 暴打土肥原
原华北方面军司令寺内寿一被召回国内之后,日本大本营将他们的陆军大臣杉山元派了过来担任这个职位,由于面容看起来憨厚,所以人称傻瓜元。
但是,人可不能貌相,此人其貌不扬,而且看起来憨厚,但是,却是极其顽固,是积极的侵华派,三个月灭亡中国就是他向日本天皇保证的。
结果,这话也就说说罢了,现在九个月过去了,日军现在连中国的三分之一都没有占到,从上海大败之后,现在又被中国军队反攻,这脸绝对是打得啪啪的。
对于日军在上海的失败,杉山元是很恼火的,更是大骂松井石根的无能,现在,中国军队终于将战场搬到华北来了,他自己亲自面对上了中国军队。不管怎么说,从各方面,他现在的形势,可比当初松井石根要强多了,毕竟当时的松井石根算得上是孤军,孤立无援。
而华北和东北、朝鲜靠近,杉山元手上的兵力也比较雄厚,物资方面也没有松井石根的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