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这位大人,别激动要不就不换了这头您把人赶回去,那头我家将爷再把马和骡子给赶回来”
皇太极是真想点头。可一群八旗子弟哆嗦的眼神中,极其艰难,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话,他好不容易才重重晃了晃肥大的脑袋。
“继续交换”
还是个人心的问题,和东江作战,现在谁心里都没底,如果不换了,将来一但交锋,谁还敢奋勇作战,万一被俘虏了岂不是死路一条,况且这里头八旗子弟不少,蒙古部族也有许多,真要是不换了,皇太极就得被这些人的家人恨死,就算明知道是个大坑,皇太极也得往里跳,几乎是话刚说完,一股子通红的鼻血就自他鼻息里喷出,捂着鼻子急促的转过身,这位英明睿智的鞑主赶忙被麾下给架了出去。
目送着那个明黄袍胖大的身影,宋献策还真是惊奇了,来之前,毛珏曾经叮嘱他,观察皇太极,看他有没有流鼻血症状,这居然被他猜中了。
惊奇片刻,一股子阴森的笑容又是浮现在了宋大头那巨大的脸上。
气吧气吧最好早点气死没了你兴盛一时的建州女真也得像当年土默特那样,转瞬衰亡
交换足足进行了一天多,可换完了又等了半个来小时,皇太极这才现身出来主持与东江的盟誓,虽然天色暗淡了不少,可也明显能看到火盆的照耀下,他那张脸苍白了不少。
盟约由毛珏和皇太极共同念诵,盟约的内容则是兄弟之帮,永不相犯云云,只不过这个和平合约能维持几年,毛珏与皇太极心里都有数,早晚清国与东江之间会有一战,到时候这片寒冷的辽东土地上,两家只能活下来一个
盟誓完还有重头戏,那就是效忠
当年努尔哈赤起家,靠的是先征服了女真族的绝大部分的,一统女真诸部,可如今,女真诸部却再一次走向分裂,在皇太极诏书,把松花江以北的土地全部割让给东江之后,海西女真足足四十多个部族酋长满怀着恐惧一起重重的跪拜在地上,向着他们的新主人宣布效忠。
其实依照东江的实力,完全不需要皇太极同意,毛珏也可以自己率军强行侵入黑龙江,可这时候的黑龙江,算得上真是一片蛮荒,眼看着这三十多个部族不少,分散在偌大的北大荒,人口密度可能还没后世西藏高,要想讨平这挟真部族,毛珏还得花费大力气,不像如今,他们就跪在自己脚下。
十几个火盆照亮了方圆一片,夜已近很深了,火光烈烈中,带着无精打采散乱的俘虏部队,清军是偃旗息鼓,士气低落的向回撤去。虽然与东江的和平协约签订了,可在鸭绿江边上过夜,估计皇太极也睡不踏实,所以清军宁愿赶夜路。
火光也照亮了毛珏的脸,目送着这些还穿着东江囚衣,双手尚且不适应,走到都有点顺拐的背影逐渐消失在视线,他年轻的脸庞上也是露出了一股只有上了年纪那种老狐狸的狡猾笑容。
这几年的经营目标,在眼前是都实现了,剩下的就是毛珏的最爱,从无到有一点点建设出来。
那些海西女真首领还跪在脚底下,这帮家伙年纪最大的已经五十多了,最年轻的也得有三十,扣着兽皮帽子显得更老的,却一个个惶恐的犹如孩子那样。就这么被清人遗弃在了这里,他们是跪在地上一丝一毫都不敢动。
这也是毛珏要的效果,想要震慑这些白山黑水之间的凶恶民族,只能比他们更凶恶,更加残忍,让他们畏惧,再施展仁政,才能获取人心,不然的话像大明朝那样光送银子送布,只会让其觉得懦弱,反过来穷凶极恶的索取更多。
猛地站起,手中的燧发枪柄咣当一下砸在了脚下盟誓台的木板上,在那絮长贝勒一哆嗦中,毛珏杀气腾腾的吼道。
“九月二十八,全部部族集结到海参崴待命,接受本将分封,不到者,灭族”
杀气腾腾的喝令中,那些大胡子酋长贝勒激灵灵的哆嗦了下,旋即纷纷把脑袋狠狠的磕在了地上。
“遵命”
毛珏在鸭绿江畔发号施令的时候,京师紫禁城,那丛丛深宫殿格中,同样有着一张火光下阴晴不定的脸,只不过相比毛珏老狐狸那样狡猾却精神饱满的脸,这张脸却是干瘪,苍白,浓郁的黑眼圈就算厚厚的上等江南脂粉都有点掩盖不住,那嘴角,也犹如要咬人的狗那样,不住地抽动中。
终于,崇祯还是猛地爆发了,杯的把拳头狠狠地砸在了御安上,震的一大堆奏折噼里啪啦的掉在了地上,咬牙切齿,皇帝杯的咆哮着。
“这个乱臣贼子”
吸血鬼一样张扬的身影,让伺候在边上的小太监战栗不已。
第三百八十一章不在乎
崇祯九年到崇祯十年,对于大明朝来说,倒是个回光返照的时代,去年七月,带头挖了大明朝祖坟,罪该万死的造反头目闯王高迎祥被捕获,压到京师千刀万剐,十二月,三边总督洪承畴又是大败继任的反王头子李自成,攻杀招降甚多。
今年二月,被崇祯他“慧眼识人才”提拔为兵部尚书的杨鹤之子杨嗣昌,他的正四六隅十面张网计划也就此拉开,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官兵为四正,把主要战场固定在这里,四位巡抚专心防御,调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官兵为六隅,从六个方向向正四这四个省进剿,这是头一次,大明帝国发动了整个帝国的力量来对付篷军。
随着战鼓的步步逼近,篷军的活动范围愈发的狭窄,各部贼军已经组建被压缩在了湖光勋阳一带了,先后有李国能几部不堪压力,向官军投降,甚至朝廷挂名的大悍匪八大王张献忠也露出了诏安的意向来。困扰大明朝十年不解之局似乎也要被打开了。
更令崇祯皇帝兴奋的是,本来他没抱多少希望,也是二月左右开展的东江战场,给他带来了个前所未有的惊喜。
东掳大溃向后收缩上百里,锦州前线压力为之一空,自宁远大捷以来,辽师是屡战屡败,别说袁崇焕的五年可平辽,如今辽东军被压到宁锦一线都喘不过气来。
说实话,这个消息要是东江镇自己往上报,崇祯是不相信的,说不定还会派御史呵斥谎报军功,可消息是由东江之战后小半个月,锦州发来了,毛珏派人通报祖大寿,你们满满磨蹭吧老子不用了祖大寿不可思议的侦查过后这才上报朝廷的。
不管毛珏杀了多少人,他保住了李氏朝鲜,也保住了皇帝的面子,一时间崇祯帝也是喜出望外,难得对以前看不顺眼的阉党余孽毛家父子喜欢起来。
随着辽镇进一步的侦查,甚至关宁铁骑挑衅下,不可一世的八旗铁骑居然开始向后撤退了,彻底把建奴大败给坐实了。消息在京中传开,一时间京内的文官士子也开始喜气洋洋,四处传颂什么我皇英明,要天下太平了,大大涨了崇祯的面子,就连兵部与户部都在讨论,要给毛珏怎样一个犒赏,才能让毛珏不骄傲了。
可这种喜悦却是逐渐变冷了,四五月份结束的战争,如今八月末九月初,东江居然连一封报功的书信都没有到来,甚至连个交流讯息的塘抱公文都没有
皇帝的威严来自哪里生杀予夺有功皇帝赏,有过皇帝惩可这东江如此大功不报功把朝廷当成了什么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崇祯的面子再一次挂不住,每一天兵部的奏折他都是急急匆匆第一个批,可每次批完,似乎都看到一股子偌大的嘲讽。
东江,已经不在乎朝廷了
事实上,毛珏也真不在乎了,现在他是东江总兵,破虏将军,还是什么中都督,左都督都没啥意义,至于犒赏那点银子,连给死难将士的烧卖银子都不够,如今东江上下都流行着一句冷笑话。
朝廷的赏银,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