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7(2 / 2)

“见过司空。”

赵畅毕竟是想要和平解决,面对曹操的时候很是客气。

“赵将军此来许都,是想面见圣上”曹操试探道。

赵畅道:“我找的是司空,而不是刘协。”

在曹操面前,赵畅也不去遮掩,他没将刘协放在眼里,曹操同样没将刘协放在心上。

如果不是因为赵畅,曹操在灭掉袁绍,就会让刘协封他为丞相,等南下灭了刘表,就会讨要魏王。

刘协只是曹操控制的一个傀儡罢了。

曹操眼神一凝:“赵将军找曹某有何事。”

典韦和许褚也是逼视赵畅,随时准备挡在曹操面前。

赵畅道:“司空觉得当今天下如何”

曹操道:“十室九空,不如之前,若是让我掌权,二十年当可恢复。”

赵畅道:“若是你我再战,会死多少人”

曹操:“不知。”

不是不知,而是不想说。

赵畅从怀中取出一本牛皮为封的书,道:“这是我让人新编的法律,想请司空过目指正。”

郭嘉贾诩蔡邕等人编著的法律,还没有完善,但是

第400章 展示

郭嘉贾诩蔡邕一直以来都在修订法律,特别是蔡邕,现在一天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这上面。

赵畅这次带来的还不是最终完善的,但是只要稍微看一下,就知道这部法律的不简单。

大汉虽然有律法,但是更多的是人治,皇帝说你有罪,就是有罪,说你无罪,就是无罪。

可是现在曹操手中的法律,上面已经明明白白的确定了每种犯罪,该怎样处罚。

每个人都是如此,没有例外,没有特权。

曹操只是看了几页,脸上神情凝重,不复轻松。

他一样就看出了这部法律的价值,这要是传出去,绝对会引来大恐慌,会有无数人反对。

也会有无数人支持。

反对和支持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群体。

那些有钱有势的,绝对不会甘心自己和那些泥腿子平等。

而普通老百姓则是看到了翻身的希望。

曹操没想到赵畅的胆子如此之大,这是曹操想做而不敢做的。

寒门子弟太少,曹操必须要依靠那些士绅的力量。

就算寒门子弟,也不见会支持这套法律。

他们好不容易才爬上来,现在告诉他们,已经没有特权了

很多人无法接受。

而普通的百姓,现在大多愚昧,就算他们支持,也没什么力量和士绅抗衡。

曹操不明白,赵畅怎么就敢用这样的律法。

当然,如果真的成了,以曹操目光,也能看出来这当中的好处。

曹操本身提出唯才是举,当中就有希望借助寒门子弟,削弱士绅的力量。

郭嘉等人在一点一点的编著法律,赵畅也不是一股脑的全部推出去,而是慢慢的一步一步往前走。

虽然这部法律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但是赵畅现在的力量都是他一点一点打出来的。

郭嘉贾诩等人也都是完全支持他,即使有个别人有意见,也不敢站出来反对。

在曹操合起书本后,赵畅又递出了一本书,这本书上记录着,赵畅控制的地方的百姓生活状况。

曹操稍微看了一下,神情比看到法律的时候更加动容,不知道书上所写的是真是假。

如果是真的,曹操觉得太过恐怖了。

他虽然连年征战,但是自认在内政上也没有落下,百姓的生活水平肯定是不能和太平盛世相比,但是比起其他地方肯定要好的。

至少在他发起屯田制后,虽然收的赋税更高,但是已经很少有百姓饿死了。

兖州豫州的百姓生活,也是日渐趋于稳定,说不上富足,但是肯定比黄巾起义后的日子要好。

可是赵畅这边上写的是什么

百姓只要交一成的税收

每个百姓一年能有这么多的收入

这些百姓是活在乱世吗

就是太平盛世的百姓,生活水平也没有这么好吧

曹操感觉这是赵畅编造的,他不相信。

但是赵畅展示给曹操看的,都是最真实的,赵畅就是要让曹操看清双方的力量差距,不要再做无谓的抗争。

赵畅的各项政策都在不断推行中,随着时间,各项政策会越来越全面,百姓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他和曹操的实力差距会越来越大。

特别是赵畅的教育事业,已经开始全面实施,以后的百姓不再愚昧。

就算是种地的,也知道该怎么做,可以提升产量,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的做原因是什么。

工匠也会自己不断去创新,发明一个个新鲜的物件。

这样的成绩,曹操不信,赵畅认为很正常,作为枭雄,曹操不可能别人说什么都信,而且还是敌人。

赵畅也没想着,曹操让曹操马上答应自己,赵畅甚至没有提出要和平解决。

只是表达了自己不想在伤及无辜百姓,以及像曹操展示自己的实力,和未来规划。

这次会面之后,曹操肯定会派人去证实赵畅所言真假,甚至他自己会亲自前去。

大家本来就是一个国家的人,何必非要分出生死。

赵畅已经向曹操释放出自己的善意,接下来就看曹操如何选择了。

虽然赵畅不想看到更多的百姓、士卒因为战争而死。

但是到了现在,就算是要爆发大战,赵畅也不会退缩。

退了,那么他这些年所做的就全都白费了。

赵畅早已明白,很多是事情想要达成,伤亡是为绝对不可避免的。

他只能通过自己,尽力减少伤亡的人口数量。

皇宫

刘协脸色阴沉。

“赵畅走了”

王通点头,但是没有开口。

“都是乱臣,我要杀了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