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6(2 / 2)

明王含笑答道:“相由心生,这就是本座讲无人相无我相、众生无相的缘故。并非是老僧为宋使大人设定的立场,行为来自性格思维,这就是相由心生,这就是相,既有人相就有破绽烦恼丝,乃庸人自扰,而非老僧设定立场。大人,可如此否”

王雱道:“身为人类就得有人相。所谓无相,其实它本身就是一种相。有人相就有破绽烦恼丝不假,但人的本质就两件事,学习和应对。这就是相,明王亦在学习佛经,用之解决问题,这就是你的一个佛相。于是众生无相之说我不同意,时间万物皆有相,谓之森罗万像。可是如此否”

明王道:“大人见解特别角度新鲜,能把魔之立场解释为万象,且充满了狂戾之气和诡辩,这是相,是人们对立的根由,也是魔性的来历,亦是世间一切仇恨的来源。这样下去,你我除了对立却无法辩清,只能增加仇恨。世间的一切相,皆是仇恨恩怨根由,须得大智慧,方能化解时间恩怨情仇,接下来本座会讲一个故事,听完此节后,大人之心结魔性或可解开。”

“洗耳恭听。”王雱觉得他会讲故事就好,否则尽说那些东西别人也都听不懂,听不懂的情况下他主场,他的信徒,当然只会有一种结局:输。

接下来明王侃侃而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及得道高僧的风采说了个故事。

大致是一个得道的大和尚重了田,然后有只可恶的兔子去田里偷吃。

大师说不许偷东西,兔子说你管我我就要吃。

于是本着慈悲为怀,大师也不为难兔子。

兔子吃光了老和尚的田,转移阵地过程被一只老鹰抓到,即将吃了兔子。

然后老和尚路过,割下了一块和兔子一样重的肉给鹰,救下了兔子。

故事到此结束了,没了下文。

现场有人问:“后来兔子和老鹰干嘛去了”

礼部尚书多吃己忽然笑道:“我猜测,兔子和鹰皆被大智慧所感动,于从此被度化。”

明王微笑不言。

这就是很有利的佛家理论,没毛病。

至少弱者很爱听这样的理论,作为信佛的一份子太后娘娘也只有“信”了,总之明王总能把这类东西讲的比她透彻比她好,这让太后很不满。

只是最关键的在于,最近这个时期由于各种事,太后哪怕还信这些理论,却想有些新奇强硬的东西。于是扭头看着王雱。

王雱想了想道:“我觉得这个故事毫无道理可言,要不就是老和尚狡猾,甚至其心可诛,放纵世间的不公平。”

周围一大票人险些噎死了,纷纷对王雱投来了愤怒的目光。

明王微笑道:“愿听大人见解,此为何是放纵世间不公,为何是老和尚其心可诛”

王雱道:“因为老和尚在用世间大道做人情,来收获他个人宏愿。万物皆有根,应该有因有果。兔子偷盗,是因也是根。正确走向应该是老和尚遇到老鹰捉了兔子,却发现是个不老实的兔子,于是不救,让兔子付出代价,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因果。老和尚当时不杀兔子已是仁慈,后来不救兔子则是天经地义。”

明王不以为然的道:“此见解算不得精辟,因为一但,如此就失去了厚道,没有仁慈怜悯之心。”

王雱道:“厚道厚道,只有种下厚因,才有资格收获道果。若肆意妄为、种下了恶因却收获善果,把其余与人为善不偷盗、种下厚因的众生置于何地大仁不仁,老和尚厚待兔子就是扭曲天地正道,来做他自己的人情。所谓无人相无我相、众生无相者,说穿了就是无视善人善举,顺便洗白恶人标签、让恶人为佛所用,俗称感化。明王,可如此否”

就此一来,现场人人色变,尤其老实巴交的弱者群体们还真的听出了不少感觉。

多吃己一阵尴尬,低着头。

没蔵太后则以一种惊诧的表情看着王雱。

第346章 看他脸肿的

明王不禁心里大急,竟然设定了他魔的立场,也都能被他说出花来了

于是明王赶紧补救,不等王雱这些思路发酵开,便又道:“若一定强调公平,则天地间厚道全失,到处充满了戾气。若要公平何须等老鹰出现,老和尚只需第一次就把兔子斩了一条腿,它自是不敢再来。”

“理当如此。”王雱道。

明王道:“那么这样一来,兔子身上累积了怨气,从此也以怨气对人,他日,兔子发现松鼠偷了家里萝卜,便把松鼠尾巴咬下来作为回报。松鼠便越来狐狸害了兔子,兔子亲朋又约来猴子,吊死了狐狸,狐狸儿子找一头狼来狼狈为奸,咬死了猴子。如此一环接一环,世间没有宽容和仁慈,众生张开眼睛就面临怨气,陷入了冤冤相报之孽障循环。”

妈的还真被老和尚又扳回了些局面,讲仁慈讲王道就是容易啊。

王雱便道:“好吧看似是残酷了些,可若不付出代价,兔子们形成先例,想要粮食就可以去别人田里拿,那么我要问谁去种田做事当然有代价,看到兔子缺少一只腿的确有些诡异,但也能让松鼠知道偷东西有代价,自此偷盗大幅避免。”

明王道:“到此便陷入了死循环,你我各有理论优劣难辨,一心一世界,你始终不了解博之一意,不能包容万川,甚至不能原谅一只兔子”

王雱微笑道:“因为大师给我设定了魔之立场。顺便我很奇怪,你我之说辞,真的优劣难辨吗明王粉饰起自己来真的那么不讲究这可是万众瞩目,并非你我私下论道。”

场面再次哗然尴尬了起来,许多人纷纷交头接耳。

明王试图快刀斩乱麻的简单设定一个“优劣难辨”概念,然后说其他。却是被大雱粗暴的打断,提醒了“肯定有优劣之分别”,给予了大家时间去考虑判断。

到这里没蔵太后笑了起来,不敢说全部人都信王雱,信老和尚的人仍旧是大多数。但是明王的主场,以明王的威望和信徒数量,现在却出现了不小的质疑和争论,那说明这一场王雱赢了。被他在客场不利的情况下,魔的立场上讲出了感觉。

有了质疑和讨论就是好,传销领袖的威望丢起来,也是犹如泄洪那般的,没蔵太后真是看爽了。

发现场面失控后,明王轻咳了两声,竟是没能压制下来,这在以往是不可思议的事

想甩袖而去但那更是输。不过以德报怨和慈悲,又是明王已被定死的立场。以往屡试不爽的东西,现在轻易被王雱用“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来回应了。

往后就越来越难讲,往回不了的话,还真是从神堂跌落的危险。对此明王很担心。

直至等议论发酵了足有一刻钟,才慢慢的静止了下来。

明王厚颜无耻的又道:“本座仍旧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