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47(2 / 2)

陈执中时的宽松,过度到文彦博时期的半宽松,现在又以星变为理由,再过度富弼的收紧、加上韩琦的鹰派思维辅助,说起来这不算太急的转弯,离心力不小,但是导致摔跤那还不至于。

包拯皱着眉头想着见皇帝要走,又道:“官家留步。”

赵祯不想让老头唠叨了,便先问道:“包拯你此番接管了京城和皇城依据是什么”

包拯道:“乃是王雱出使西夏期间发生的一些事,他整理出来,写信让展昭带至京城请老臣介入。”

赵祯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道:“他除了是个神童还是个福将,他总能及时的处理、揭露一些问题传朕旨意,王雱加官衔朝散郎,加国子监博士。”

包拯顿时一脸黑线的表示不服:“官家说他有功说他是福将臣不反对然而,就以他写信给臣的那些措辞造句,以及字体书法看,他怎么的也不能是国子监的博士”

赵祯摸着下巴道:“朕也认为你说的有道理,那就加崇政殿说书吧。”

包拯道:“这似乎比国子监博士还高半级如果老臣没记错。”

赵祯道:“是的,国子监不要他,朕要他,福康帝姬和朕都喜欢听他讲故事。”

“这唯恐不能服众,他尚未回京述职,也未看出来有外交成果”包拯道。

“朕没说他外交有功,但他上任起两年时间把贫困的抚宁县变为天下第二县,收入只次于开封县,这是假的吗朕觉得他历练已经结束,无需等中书门下的三年考核,召他回京任职吧。”赵祯叹息一声道。

老包一想只有这样了,最反对小孩升官过快的文彦博已经因星变下台,此番这么多职位都大变动,有个王雱在其中浑水摸鱼,到也不至于引起太大的关注。

yy完毕,见皇帝又要进去,包拯又道:“官家不该沉迷,荒废这许久的政务该去看看、梳理一遍了。”

“朕很累,离开这上清宫老觉心神不宁,思维不清,像是思想会跟着什么人走似的,满脑淫邪思想而让身体吃不消,朕现在不想离开,否则活不久。”赵祯道。

包拯看向老陈,却见陈总管微微点头竟是认真的。包拯也不禁惊悚起来寻思,难道皇城真有妖孽作乱

这么想着,包拯自觉额头上的那片胎记像是在隐隐约约发亮。

汗,老包绰号包龙心,记得小时候有个老爷爷说老包有颗龙心,万邪不侵什么的,还说什么可以梦入神机破奇案,也不知道真的假的

甩甩头,包拯无法再说什么,他不是太师也不是宰相,不方便过分和皇帝扭。皇帝不出来理政,要一心躲在上清宫搞封建迷信活动,祈求延寿,这谁也拿他没办法。

包拯不大信这些,但几乎整个大宋都信,尤其在吕纯阳的星变预言兑现后,道士在汴京更加活跃。那些达官贵人家里仿佛流行似的,几乎都有个法师镇宅,这是事实。

包拯暂时只有离开了,既然皇帝已经露面了,包拯也在大家的见证下亲眼确认了,那么东京留守司的紧急状态自然也就自动解除了

第387章 皇帝的心思

上清宫内,赵祯环目四顾,看着整个殿堂满墙上挂满的符文以及铜器发呆。

天师道第二十八代教主对皇帝说过:将星远离,小人猖獗。

天师并没说清楚谁是将星谁是小人,这些个神棍就这德行。但在赵祯心里有自己的理解,又更具欧阳修理论小人属阴,将星远离就代表阴气过重,须有阳器镇宅。

在古代铜算金,乃正统辟邪之物。

被迫害妄想的赵祯上次出现了失心疯、思维失常,满脑袋淫邪思维,总感觉被人迷惑,于是赵祯不信吕纯阳、但仍旧信道士中的分支天师道,便从龙虎山请了第二十八代教主羽初进京看风水。

羽初当时建议赵祯待在上清宫内,且用法器把整个上清宫从内部封闭了,为此虽然几乎搬空了皇家内库的存铜,却真的起作用了。除了因为年岁问题导致身体精力不好外,赵祯感觉比任何时候都清醒,不在做噩梦,也不会胡思乱想了。

于是老赵在这上清宫内冷眼旁观着一切。

现在老赵有火却发不出来。包拯这一出也好也不好,算在情理之中却是意料之外。

若神童不来信,老包不捅破。很可能就此慢慢进入白热化,能看到这京城里许多人的真实嘴脸。

当然那样一来有很大风险,整个大宋都有失控的危险。包拯提前犯浑用心没问题,也稳住了大宋、杜绝了失控了风险。但代价是一切如常,这个过程中,没让多谋少断的赵祯看到特别端倪和别有用心的一小撮。

此点让老赵很不爽。

与此同时,吕纯阳的星变预言竟是应验在了辽国。

让宋国恐惧的辽国霸权将来会是什么走向,赵祯暂时想不明白,不过到了赵祯这年岁,精力不续的现在,忽然听闻“老对手”死了,而赵祯自己无后,所以现在的空虚和寂寞心态无法言明。

老陈看起来也更老了些,白发苍苍的样子,有些心疼又无奈的看着皇帝。

在老陈的记忆中,皇帝孤独的时候太多,他总是过不去某个心坎,甚至可以说他的一生总在这样患得患失的思考中度过。不可否认当今皇帝是个智者,悲哀的在于想的太多,勇气有限,这一生他执政的这几十年,真正办成过的事几乎没有。

要想有作为就要变,这是庆历新政的由来,但一变就会阵痛,赵祯总害怕疼而不敢打针,这一晃眼就到了现在,皇帝老了,奶爹老陈也老了

想了许久,皇帝轻叹一声道:“小孩的外交真的让人失望了吗,真的没效果吗”

陈总管摇头道:“陛下见谅,老臣不知,仍旧还等待检验,以观后效。不过陛下无需为他担心,既然文彦博相公罢相,现在的几位相公里,喜欢挑他毛病的并不多。”

赵祯想了想道:“此番事件证明,反对派并不只会坏事。有人愿意去盯着些,至少能避免一些错误。不能全怪司马光和文彦博,他们每次看错了小孩,但是每次也都不算完全说错,都有道理。朕没糊涂到一味的偏听纵容,孩子么可以信任他,但也要教他,还要管着他。”

老陈神色极其古怪,讲道理皇帝最会讲了,然而到他身上的时候他就会犯浑,话说每次在纵容小屁孩的都是皇帝。

赵祯又低声道:“小孩在抚宁县的作为真是强国之策吗”

老陈道:“老仆不懂这些,相公们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也不知道他们谁说的对。”

赵祯点点头叹息道:“我大宋就这德行,他们都被朕惯坏了。”

“不过小孩忒能挣钱倒是真的,我大宋缺钱也是真的。”老陈补充道。

“这当然。”赵祯点点头,“小孩造出了无比神奇的燧发枪,如此好的东西,但我皇家禁军暂时不能采购,这除了是没钱也有很多其他原因。朕总想把这事给解决,却又始终没勇气,害怕带来动弹和反弹。朕不忍心在这身体不好的时候,看着朕的江山动弹阵痛。”

老陈忽然明白了过来道:“所以就是这样的原因,陛下才于这不应该的时候让韩琦相公离开河东,进京出任枢密使”

赵祯点头道:“文彦博把王雱盯的太紧,这会限制小孩的灵气,该松还是得松一下。另外王安石这人毛病也不少,一遇到他儿子的问题,最会矫枉过正的就是他。朕听说韩琦早有建议呈交枢密院让部分军队试点换装燧发枪。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