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52(2 / 2)

这就是大名府司法队伍只能打顺风战、而打不了硬战的原因。也是苏轼只能侦办“平民偷粮案”,办不了其他案子的原因。小苏的威性不够,他的领导也不授权大魔王不是苏轼的直接领导。

在这个环境里如果不想闯祸,不想让大宋第二经济民生重镇阵痛,纵使大魔王能做的也不多。带着一只只能打顺风战的司法队伍,那理论上当然只能吓人,只能打顺风战。想干其他和能力不匹配的事就要赔本,甚至赔上政治前途。

这些年王雱经历了很多,算是沉淀了。尤其到了现在,距离登入青云也就两步之遥。所以这个时期纵使王雱也是内敛的,嬉笑怒骂只是德行而已。于是所谓的“严打”只是低烈度,这叫试错。因为大名府司法队伍不具备打硬战的能力。

想调教一只能打硬战的司法队伍出来,理论上是能做到的。但要大动体制,要政治拉锯,这在大宋可比训练抚宁军新军难度大了两个量级。于是距离拜相只两步之遥的王雱,现在选择了部分隐忍。

除上述压力外,王雱也面临着另类压力,因为这个时候三司调查组也进北京了。王雱得去全力的应付他们,因为是包拯亲自带队,不是随便来个和稀泥的官僚。

前期在朝廷监控到大雱一些经济政策比较奔放时,包拯觉得不妥,但也没说不对,于是要亲自来巡察。

这是因为老包不懂经济政策,老包的属性是法制,他没调查了解前,就不会轻易对他不懂的东西叫停或否定。所以就是他亲自来大名府巡察,某种程度上老包还是挺可爱的。

来了后老包也鸡血了,连他是三司使都忘记了。

包拯发现大名府正在进行所谓的严打,于是不管其他,果断进驻知府衙门,全程监控这些过程。

司法方面包拯的要求自来很高。且除了现任班子外,往前的陈执中庞籍等等一系列人,都是法制思维指导,要求法官慎重干涉市场,慎重侦查,慎重量刑。这些包拯是认可的。

在包拯的印象里,大魔王对大宋律简直一窍不通,害怕王雱闯祸造成重镇的动弹,于是老包不去管经济政策了,全程谨慎跟踪着大名府的“严打”行动,就此给予了王雱更大的压力

第531章 无敌大昏官

治安整治行动持续到了九月下旬,晚间大魔王于灯下看书。耿天骘大叔姿态急急忙忙的走了进来,送了一份司法文书给王雱过目。

这些都是例行的,等候王雱签字就定案。

大宋的规矩,并不是所有案子都会由王雱升堂判决,通常来说案子分为大中小,小案子一般由推司或各县立案,交给判院或县衙审核就完结,中型案子一般要司法曹官过问。

推司就是检察院,判院就是法院。这两机构在后世级别很高,但在大宋建制比较低,算司法参军下面的两个部门。

只有两种情况的案子会送到王雱层面来签字,一是死人的案子,二是类似民告官的案子。

所以大魔王现在主要管经济,许久都没过问刑案了,此番又有司法口文书送来还真要引起了重视,这代表死人了。

拿起文书仔细看几遍,这案子有些敏感。大抵是一个小偷,去地里偷即将收割的大豆,结果因地主的田里修了隐蔽的防护陷阱,又是晚间,兽夹夹住了小偷的腿,摔倒的时候头部磕碰在田埂石头上死了,其后小偷的家人去找地主要求赔偿死亡费用,案情非常的简单。

王雱紧缩眉头,少顷捏捏眼角道:“耿叔你怎么看”

耿天骘神色古怪的道:“案情比较简单,且非常典型,带起了非常大的民意。现在的大环境讲究凭本事吃饭,真没谁喜欢小偷。经过核实这个弄死自己的小偷是个惯犯,街面上的人,包括司法口都非常清楚他是个混混,他家里人是邻里公认的刁民。被偷的人虽然是个地主秀才,但平时为人口碑不算坏,相对得民心。于是几家报纸一报道,现在这案子变成了大名府最热门,包括穷人百姓也几乎一致在力挺被偷的地主。于是判院驳回刁民赔偿请求,支持地主胜诉。案子已经完结,相公虽然理念和他们有差别,但建议别在这种敏感案子上多事,把文书签了结案吧。”

王雱又拿起文书看了一遍,却没有签,喃喃道:“但我有不好的感觉,前番在堂上和苏轼扯犊子我就感觉有些不对,加上这个案子诡异出现,我认为没那么简单。像是有人给我下绊子。”

耿天骘不禁楞了楞,这么简单的案情,已经可以确定那人就是惯贼,是一家刁民,民意上也是一边倒,判院驳回刁民赔偿请求这根本没毛病的。于是耿天骘道:“少爷你是不是想多了”

“没想多,这些讼棍真像给我下绊子。传我话,驳回判院决定,立即拘留双方当事人,严禁各报纸对此案指指点点,三日后我亲自升堂重审。”王雱道。

耿天骘没办法,叹息一声离开了。衙内又犯浑了,和他们大名府司法口的暗战真开始了。

王雱有自己的担忧,大宋的气候,红线不是贪污,而是判决。这是从大宋开朝就延续的规矩,太宗皇帝真因这些处理过重臣,执政失误甚至贪污一些在大宋没人管,算错不算罪。但如果在判决书上签字、真造成了什么冤案,在大宋就是丢官的理由。

这个案子明显有人带节奏,借着王雱“穷人没饭吃去田里吃不算偷”的指导思想,想在其中浑水摸鱼,甚至是想借此把王雱搞下去,想借用司法上的错漏,否定此番的严打整治。

这就是被迫害妄想大雱审核文书的第一印象。

加上极端法制派包拯在大名府督查,一但签了字出现纰漏,那就祸闯大了

三日后是公审。

之所以拖延三日,是大魔王连耿天骘的话也不全信,亲自带穆桂英微服私访三日,方方面面的了解了此番案件所涉及的人的背景和为人口碑,收集了大量的民众意见和观点。

公审现场除了有无数的地主,还有无数百姓围观,因为这个事现在太热门了。

司法泰斗包拯也都到场列席旁听,这又是大魔王上任大名府以来第一次升堂问案,所以真有压力。

在耿天骘陪同下,王雱歪戴着官帽走入上坐,对包拯抱拳道:“明府需要上位联审否”

这在大宋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