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死讯传开、皇帝给予轰隆追封的同时,天下震惊,举国同哀。
给包老相爷送葬的路上聚集了数十万人,却异常的安静。
这个形势出现的时候,哪怕是包拯的政敌欧阳修也得承认:老包的一生算是非常圆满了
五月下旬,辽国特使萧慧进汴京了。
这难免让人觉得药丸,萧慧现在是辽国第一政治红人,这次出使规格那么高,是萧慧亲自来,恐怕就意味着宋国海军于辽国苏州港搞的事要靴子落地了,到底是战是和却没人知道。
不论民间还是朝廷,纷纷职责王雱闯祸的同时,也再一次进入恐辽的气候。
这的确是个少见的大问题,又是萧慧亲来,所以赵祯打起了精神,拖着病体亲自主持了谈判,进行了多次“有诚意交流”。
谈判中,韩琦和赵祯尽力陈述了“宋国海军是去抓捕海盗,非针对辽国,没攻击辽国领土,没对辽国战船开炮。撞击系意外,且负责任的宋国海军进行了补救,给了救生衣。”
商谈至六月一日,萧慧大方给出了底线答案:承诺苏州港事件可以看做是意外事件、而不是入侵。
自来号称吃相难看的辽国竟然给出了这答案。这让韩琦和赵祯一起都有些嘚瑟。
萧慧佯作为难的要求宋国赔偿两艘辽国战船,另外附加五万两白银的各种损失,且对辽开放蒸汽机出口事宜。
这些条件不但不过分,算是形势一派大好了。
唯一是蒸汽机出口让韩琦为首的谈判团队有些不满,但辽国毕竟是辽国,条件不算太过分时,没人想和他们撕逼。最终为了广南部署不被拖后腿,韩琦为首的谈判团队,同意了萧枢密的条件。
但在全部意向达成后,萧慧最后又提及了补充要求:宋国内部要严厉处罚苏州港事件责任人王雱,否则无法对辽国内部交代。
如此一来有些敏感。
但萧慧态度,又让人感觉这次谈判辽国是有诚意的。
这要求对于宋国而言有些过分。哪怕韩琦现在想把王雱那顶风作案的家伙冷藏起来,也是持有抵触情绪的。处理王雱可以,他的确搞事了,胡乱授权海军进辽国港口轰轰轰险些挑起超级大国的争端,对宋国而言就是把他关起来也不为过。
但这只能是内政行为。如果在霸权压迫下弄倒自己的功臣,这让韩琦感觉有点像丧权辱国,自断手臂。
就此王安石和韩琦没回应,谈判拖延至于六月十日也无法取得共识。
但另外一边,刚刚经历包拯去世的重大打击,让皇帝的情绪很不稳定,又恰好在恐辽的情绪下遇到了霸权的威压。且赵祯仔细思考苏州港事件后,也认为王雱做的太过分,太不合时宜。
赵祯在很早以前就知道那小子能大用、也能冷不丁的闯大祸。现在他真的膨胀了,除了弄到韩琦王安石容不得他,辽国也要他对苏州港事件负责。
基于维稳心态、居于政治上保护小孩的需要,赵祯终于在六月下旬答应了萧慧的全部条件,做出冷藏王雱的艰难决定。
这算赵祯在晚年遭遇的第二个重大打击,包拯的去世让赵祯比任何时候都珍惜能臣。一个臣子他要做的好、又完全取得皇帝信任,真的不容易。
这十年赵祯基本以叔父心态,看着这小屁孩一步一步成长,带领大宋解决问题的。
但他现在闯祸了,张狂了,理由不足时惹了辽国人或许是次要的。他最大的问题是开始逆反父亲,开始和赵祯另外的股肱之臣韩琦顶着干。这是俗称的顶风作案。
手心手背都是肉,韩琦是头虎,资历威望明摆着。在韩琦不放重大错误,相反神童开始政治不正确时,赵祯觉得只能暂时把小孩冷藏起来,以免放任下去导致大宋政治大乱,他被整个朝廷全方位否定了永不超生。
所以就像他王雱冷藏北京那群清流一样,现在赵祯做出了让自己心痛的决定:冷藏王雱
第576章 退居二线
不好意思今天晚了些
七月七日,展昭带着大宋圣旨到达大名府。
所有人都不是太明白发生了什么,为何圣旨忽然驾临,只有王雱心理有数。
也不急,王雱懒洋洋的靠在院子里躺椅上,许多工业司和大名府的随员在旁边围观着。
王雱也不起身迎接圣旨,只是以回忆的姿态,双目略微沧桑态的看着院子里悬挂的风铃。
展昭皱眉想要说话,大魔王却先抬手打住道:“注意听。”
大内高手也面面相视了起来。展昭愕然道:“听什么”
“听当当当当当当”大雱指指风铃。
“”
卧槽听个蛋的风铃啊,都火烧眉毛了大魔王还扯什么当当当当
展昭手握刀柄走近一步又要说话。他觉得大魔王太不像话,此番来展昭是真的既携带圣旨,又有逮捕大魔王的授权。
大魔王竟敢和整个朝廷对着干,所以现在一共五个宰相都授权了:若有什么抵抗或者变故,可以直接抓人回汴京。
然而大侠一握刀,穆桂英也进入警戒状态。大魔王的卫队当即抬起燧发枪和大内高手们对持了起来。
“你们真的造反了啊”展昭是自来不会怂的人,把刀出鞘三分之一:“最后一次警告不要造次,只要有条文,我展昭纵使流血五步也一定执行。一切后果自负。”
到此王雱再次抬手道:“都把枪放下来,妈的你们是不是疯了。他是朝廷特使手持圣旨,还想把我怎么毁”
就此穆桂英只得带着卫队后退,心理很憋屈。
与此同时,王雱走过去一巴掌抽展昭后脑勺:“你少给我装逼。我才是要警告你挑起事故后果你负。传个旨而已,你是不是茶馆里的话本听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