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要说起来,就得说到这一百多年前。这苗人之先祖虽来自中原,但在此已繁衍生息近千年;各个苗寨分散在不同的山涧,都是一脉,这周围之山头自然就归属苗寨。这瑶人则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千百年来,两寨相安无事,通婚防匪,和平共处。然,自从瑶寨百年前出一强势头领之后,就侵吞苗寨原有的王家岭之地,赶走苗人。自此,两个寨子之间互相攻打,苗寨死伤七十多人,瑶寨也亡三十多个。虽然这个山头离瑶寨甚近,但是这也是苗寨祖居之地方,老祖宗留下的,不能这样被抢走”。
你争我夺又是百年,王家岭之地多次易手,如今依旧被瑶寨侵占。这不,老苗王这段已经积蓄够了力量,正准备再次抢回。
至此,王玄策也大致知晓两寨恩怨之起因。而他此行的一个目的,正是化解这两寨恩怨,随即恳请道:“听苗王这一番肺腑之言,我已深知缘由,恳请苗王看在晚生的薄面上,暂且不要用兵,给晚生一些时间,有我前来解决如何”
这老苗王听闻他想插手此事。转念一想,最起码对自己没有坏处,如若真能要回这王家岭之地,亦不失为一件美事,所以就卖给他了个面子:“既然如此,那就有劳明府帮我夺回这王家岭之地”。
谈话在祥和的氛围中结束,虽然都以实相告,但是王玄策明白,事情不会如此之简单,为了防止兵戎相见,只能暂时拖下去罢了。看已经稳住了苗王,随即一番寒暄之后,就带着周陈二人,起身离了这苗寨
话分两头,三人回到这县衙之后,这两日蒋县丞已将全县所有账册悉数调出,等候他的查阅。经过王玄策陈茂材又是两三日的查阅,顿时怒从心头起,万万没有想到这全县之土地竟然有十之六七均是荒芜;再这么一番深入了解之后,什么官俸不够养活自己,均是托词罢了。说白了就是这帮庸吏,不管百姓之死活,让百姓深感种地之艰辛,再加上中饱私囊好吃懒做,以至于懒政怠政,进而引起田地荒芜
随即招来这蒋县丞以及众衙役,以数据为基,用事实说话,又是对他们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蒋县丞和众衙役犹如霜打的茄子一般,一个个耷拉这脑袋,哑口无言。按照朝廷律法这些人全都应该治罪,但是如果全都治罪了,县里又如何治理王玄策也明白这个道理,这样的一番正式呵斥,只是为了立威罢了。
随即话锋一转,对他们说道:“鉴于诸位已经知错,先前所犯之事,暂且压下,从今以后,约法三章,如若再犯,数罪并罚,严惩不贷”众官吏听闻此言,也深深的被王玄策的宽仁之仁所感动,均是感恩戴德死心塌地黄水县之政风焕然一新
经过他们这一番商议,一个大致框架就此呈现出了雏形:以前有地的百姓,土地还是他们的,按照朝廷律令缴纳赋税。闲置的土地,通通收归国有,实行均田制,分给没地或者劳力多的家庭来耕种。总之就一条不能够让土地闲置;当然这帮衙役,也是可以分得一些土地此方案一出,众人均感觉这个事情似乎是可行的。王玄策随即让大家伙将其誊写完毕,盖上县衙大印,张贴去了。
传视各寨明示全县,经过这么一张贴,老百姓均感觉这个方案不错,但是因为顽疾甚久,他们已经不再相信官府,所以没有一个百姓下山耕种。方案是好的,可是没了信任度,仅仅就是一张白纸罢了,这可又难坏了王玄策他们
虽然也走村串户,亲入山中相劝,但是因为威望不及苗瑶各寨之首领,只能够铩羽而归,这一月下来,没有丝毫进展。看来如今之计,只能是先取得各寨首领之信任了
于是,这苗瑶二寨的问题,就被他提升到了首选项。任何事情都不能听信一家之言,何况一个巴掌拍不响。鉴于上次已去过苗寨,这次就到瑶寨走一趟吧于是乎,带着周陈二人准备去瑶寨走上这一遭。因为这些时日的艰辛,王玄策也是焦头烂额,心不在焉
周曾看着他魂不守舍的样子就劝到:“要不,先休息两日吧”
“没事,走吧”。说完就领着二人强打着精神上路了。
这瑶寨也是处在一山水相连的地方,只见一个个山峰如柱子一般矗立在平坦的水面之上,乘船过了这一片水泊,就到了这瑶寨。一湖、一舟,三人;远山、绿意、云雾就构成了这样异常精彩的泼墨山水画。但见这瑶寨,方圆三里,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好一片祥和的氛围。陈茂材随即拿出黄水舆图,相互这么一比照,随着其手指的方向望去,不远处的一个山头就是这王家岭,尽可望见瑶寨之一切。
随着守门寨兵的通禀。他们三人就被引入了寨子。分宾主落座之后,才发现这瑶王原来亦是一个年轻人,二十来岁,一身黑色素衣的装扮,点缀些许配饰,别有一番精神。一张长乎脸,外加高耸的颧骨,挺直的鼻梁和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亦是神采奕奕。同龄人,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然,事情会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吗请看下回
第三十一回:王玄策探情访瑶寨 遇危机瑶王救小妹
原来前些年老瑶王过世,就将统领全族的重任传给了个儿子。此子也是通情达理之辈,为瑶寨的安宁,兴水利,重农桑,持公平,保正义,甚得瑶民的拥戴;更为瑶寨历史上冉冉升起的一代雄主
原以为又是一庸庸碌碌之官,听闻黄水令到访,这瑶王也懒得迎接,所以才有了寨兵的直接引入,少了章程,缺了礼仪
自从进了寨子,王玄策已经一扫这些日子之疲倦,精神抖擞,心气高涨此时这瑶王一看王玄策虽然只有二十来岁,但丝毫不像庸碌之官,不经意的就有了一丝歉意。于是致歉到:“不知明府主政我黄水县,有失远迎,还望多多包涵”
经过几句简短寒暄,两个人的关系就这样又近了一些。这瑶王也是利利索索之主,不好绕来绕去,就率先问起:“不知明府来我瑶寨,所为何事”
王玄策看他如此爽快,也就单刀直入的回到:“正是为了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