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通过小黄门接过此疏之后,大致翻看了一番,字字珠玑。于是就带着欣慰之情对他说道:“既如此,那你就详细来说说”。
“自秦置交至,桂林,象郡,岭南四郡以来,这西南诸地,一直是我天朝上邦的治所。虽时常叛乱,但均是民族内部之战争,基本影响不到国体。这些地方经过这大几百年郡县署理,早已不具备独立之思想,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其彻底归化,成为我们大唐的百姓。
可这西域列国,向来都是自成一体,远离我华夏体制之外。不仅建国几百年,更和我大唐之教化丝毫不同。稍有不慎,强推华夏文化,则会再度引起叛乱。
所以,微臣的建议则是循序渐进,先同化,再治心。就是先凭借我大唐强大的文化和科技实力来压制他们,吸引他们,当其有了认同感之后,顺带再带入我大唐优秀灿烂的文化至此,西域渐安。
正是因为陛下这些年的文治武功,不仅打通河西走廊,更通了西域商路。不单让我们大唐已经具备这样的条件,而且让我们大唐的繁荣富强,远播西域列国,让列国均有了向往之情。这吐蕃之松赞干布,泥婆罗的沙阿王子,于阗的尉迟伏阇信王子则是这一类的代表。”
当王玄策说完这些的时候,他们三人也都听的一愣一愣的。李世民威服西域之目的正是为了大唐的安宁,成就一代帝王应有的功业,断没有想到这文化征服之意。但是转念一想:这的确是一可取之方略,虽说漫长,但是整体要比武力征服来的划算;而太学的这些留学生,似乎应该就是这教化人心之火种
于是李世民又接着问起:“此次平了高昌,以你看如何来管控”
听此一问,王玄策就浩然回到:“既然一战而定乾坤,就应该守得住,而不能因为胜利,再一次放弃西域,后撤回国。微臣以为,应在此地实行屯田;一方面可以为军队提供强有力的军粮供应,另一方面可以将先进的中原农耕文化带入西域。这样西域百姓看到我们的先进文化就会相互效仿,自然对我大唐就有了好感。当百姓对我大唐有了好感之时,自然会学习我们的文化,学习我们的技术;这时候再用文化来教化人心,自然水到渠成,西域也牢不可破”。
三人听闻此言,都甚为称善
“依你所见,实行郡县制如何”
“微臣建议,不能够强推郡县制。”
听此一言,魏征愣了,就疑惑的问到:“这是为何”
王玄策于是又说到:“高昌立国已有七百年来年,虽说我大唐举义旗兴义兵,一句荡平了高昌国,但不足动摇此根基。爵位仅仅只是一个身份的象征罢了,陛下何不仿效汉制,依旧推行都护府的制度,将官吏任命权收归朝廷,授唐印,任唐职。架空高昌国王,让其成为一个名义上的象征罢了。虽说名义不同,但是实体和郡县制一致,更可利于我大唐朝廷的统治”
听这么一说,魏征也带着肯定的目光,点了点头。感觉这个青年才俊说的是对的,为刚才的疏忽表示歉意。
接着王玄策又将这一路走来了解到的西域列国以及吐蕃的具体情况,和曾经关于东突厥边境互市的一些意见与建议。详详细细,完完整整的给他们做了详细的阐述。众人心中也都知晓了一个大概。
经过与他这一番声情并茂,言简意赅的谈话,李世民也感觉到这个年轻人很不一般,既如此,就留其在京城参赞军务吧。于是就说到:“王玄策听封”
王玄策赶忙跪下,聆听李世民的旨意:“鉴于你治理黄水有功,考察边境建议甚是合理,特赐鱼符,升任右卫率府长史”。
王玄策听闻圣意,随即叩头谢恩。自此,他在京城终于有了一个落脚的地方
数日之后,李世民就传下三道旨意。一曰:在高昌故地设置安西都护府。二曰:开通与东突厥各郡县的边境贸易。三曰:扩大太学,广收各国留学生。
大唐从这一刻开始,在君明臣贤的制度之下,光芒万丈,海晏河清
第四十四回:禄东赞赴唐提亲 吐谷浑又耍奸计
和亲,是中原王朝在汉唐之际,永远磨不开的话题。在国力衰弱之时,和亲不仅带着委曲求全之意,更带着一份屈辱,一份卑微。在国力强盛之时,和亲不仅带着民族团结的象征,更带着一份恩赐,一份殊荣。
华夏文明永远就是这样包容,一个向来不穷兵黩武的文化基因一直沉淀中血脉深处。能用和平解决的,向来不会斥之武力。当弱小之时,他会汲取别人之营养;当强大之时,他会无私的输送自己的文化与技术。
而此时的吐蕃,刚刚安定下来,一个弱小的国家,正需要不停的汲取营养,学习先进的文化与技术来武装自己,充实自己。
以前说起,这松赞干布和沙阿王子以及禄东赞三人,自和王玄策等人分别之后,都被大唐灿烂的文化所吸引。自从他们了解了到大唐灭了吐谷浑,打败东突厥,赶走西突厥,平定西域三十六国之后,也被大唐强大的国力所折服,在这种折服之下,埋藏着更深层次的向往与憧憬。
他们希望自己的国家也可以像大唐这样文明、富强、万国来朝。可是归咎于自己地处高原,土地贫瘠,物产不丰;因此也只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文化,提高国家整体的实力。只有民富方可国强
经过和禄东赞这一路商量,原本的计划就是回国之后,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大唐的一切文化。可是这些日子,他们二人不仅要选择贤明的贵族子弟,更要兼顾各贵族部落的力量之平衡,每日也是思虑甚多,焦头烂额。
只见这大殿之内,沙阿王子一边捣鼓这他刚觅得的一串九眼天珠,一边看这依旧忙碌的二人,调侃性的说了一句:“表哥,你们费这么多事干嘛呢。依我看呀,还不如取一个大唐的公主回来,这样啥不都有了吗”。
松赞干布端坐案头,一边勾划这选派的名册,一边脱口而出:“就咱这荒蛮之地,这大唐公主怎可能来即使愿意来,何况咱也不一定配得上呀”。
“有啥配得上配不上的,他大唐的公主嫁给别人也是嫁,嫁给你不也是嫁吗,何况咱也不会辱没了她,好歹咱也是王呀”
这松赞干布停顿了一下勾划的狼毫笔,抬起头不屑的瞄了沙阿王子一眼,淡淡一笑。摇了摇头,又继续了他勾划选派的名册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