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嗯,你这营校尉只要送粮草就行”刘赞见徐清不再问齐王的事,点点头回到。
“不要拼阵杀敌”徐清面露喜色,嘿嘿一笑,,原是押粮官一名啊。现在他才是有了对刘赞的感激。
“哼,你小子不要高兴得太早,这粮草的事说难不难,可也不容易。”
“只要不送命就好啊,不送命就好啊嘿嘿”徐清还是很高兴,没心没肺笑道。
“说不定敌人截粮草呢”
“刘将军你别吓我了”
“哈哈哈,你小子好歹也在军营打过一仗,人也杀过了,胆子怎么跟鸡崽儿似的。”刘赞看徐清胆小的样子,哈哈大笑。
“”徐清一阵无语,上次杀那几个人,还不是出生牛犊么,啥也不知道,也没见过战争的残酷。
“好了,不逗你了,随我出去领兵吧”刘赞说完带着徐清出了军帐。
三通鼓毕,校场上站着五六千人,有伸头探脑的,有瑟瑟发抖的,有站立沉思的,不一而足。
徐清随刘赞站上高台,刘赞大声说道:
“大家瞅瞅这位,这是新来的营校尉徐清,别看他年纪不大,倒也随本将征战过,小小年纪被封为了仁勇校尉。”
“咳咳,今天选三队人马随徐校尉押送粮草,七百五十人,外加五十个辅兵。在场之人听令:年二十三以上,五十以下及身体有恙者离场。”
徐清预备正要选些好人马的时候听到刘赞这么说,差点没一口血喷出来。
年二十三以上,五十以下的离开,合着剩下的不是老就是弱啊这还打不打仗
刘赞看出来了徐清心中不满,说道:“你也别多想,你是运粮的,这些兵足够了,其他的,好钢用在刀刃上嘛。”
“咳咳,没事没事,老弱就老弱吧,别上前线就行。”徐清擦擦汗。
“瞧你那点出息”刘赞笑骂道。
此时校场上只剩下白发和一些瑟瑟发抖的,果然除了老头就是没上过战场的。刘赞示意徐清去挑人,徐清撇撇嘴,有什么可挑的,就那么几个人了。不过矮个子里八号个子,筛掉一些太恐惧的新兵,也就凑出了八百人。老兵徐清一个没筛掉,这些人用的好了,也是宝贝。
“营校尉徐清听令:着你部押运粮草四百石,给驽马五十,好马三十匹,按时到达,不得有误。”刘赞严肃的道。
“末将尊令”徐清提了一口气说道。
“徐清啊,你这八百人是临时凑的,三个队正十五个伙长归你选人吧。”
“好,多谢刘将军。”徐清感谢道,心想人事任免权啊,也就是爱怎么搞就怎么搞,不得了不得了。
刘赞走后,徐清向着校场八百人看了一眼,八百人也看着徐清。徐清问道:“当过骑兵的会起马的站出来。”
二十多个人稍微犹豫一下,出来了,大部分是老兵,新兵有两个。徐清数了一下,25个人。
“好,你们二十五个人,各领好马一匹,分为五组,在我军周围巡逻侦查。”徐清又分好任务,两组在军前十里内巡逻,遇敌先报信,其后乃骚扰。
徐清又望向校场,心里灵光一现,原来刘赞给我这些兵是有深意啊:新兵容易忽悠,老兵懂事不会违令,这八百人对于自己这个初来乍到的小将是最为趁手的,徐清不禁对刘赞的深思熟虑佩服。
“剩下的,一次战场没上过的出来。”徐清说道。不一会儿,又有二十多个出来了,上战场不一定要杀敌,跟着屁股后面摇旗的也好歹有些经验。
二十多个人,都是年轻人,眉眼里满是担忧,不知道徐清要他们做什么。咦不对,怎么还有个老头啊。
“那个老兵,你年纪挺大啊,怎么会没上过战场”徐清远远地问道。
“我小老儿我打了七八次仗,都是在后面运粮,没没上去过”那人回到。
“哈哈哈,老滑头”周围人一笑,气氛顿时轻松了一下。
“七八次运粮那好,你就负责带一队人运粮了。”校场上一下子安静下来, 没想到一个队正就这么出来了,而不少老兵却看着徐清点点头。
“不不不,小老儿不敢,以前没带过队”
“这是军令”徐清不和他废话:“另外你开始挑人吧,先挑小子和那些身体弱些的老兵。”那个老兵也就唯唯诺诺去挑人了。
徐清看着剩下的二十多个没上过战场的,顺:“你们就随着我吧,以后军里的杂事有你们做。”
随后徐清又从校场上挑出来有经验的几个老兵,担任队正队副,还有
伙长。然后叫他们自己挑人,挑完剩下的,就都派到运粮队里头。徐清又告诉五个比较机智些的兵怎么骑马,把剩下五匹好马发给他们,充当传令,他自己骑了那匹大了马蹄铁的老马。
休整一日,准备出发
每周活动:
每打赏十元,加更一章,最高八章,每周星期天可以哈,下一章:麦饭和炒米。
多多支持,求鲜花道具,求打赏
第二十八章 麦饭和炒米
第二十八章麦饭和炒米
徐清这一营的结构如下:三个队正,运粮队正简阳,就是那个自称没上过战场的老兵,统兵300人,五十辆车。前军队正胡九,也是上过很多次战场的老兵,统兵200,后军队正马金,统兵250人。前军探路,遇敌迂回包抄,后军押队,御敌和运粮队一起防守。另外还有游骑兵五组负责巡逻,算是斥候,徐清手下几个没打过仗的负责第二层巡逻,然后就是几个传令兵了。
虽然是运粮队,但是也要一层层提高警惕,若是真像刘赞所说有人劫粮队呢生命诚可贵,小命价更高,若为保命故,钱权皆可抛。何况只是费点心思安排一下呢
从后营洛宁出发,渡过黄河到达安阳大营,十天的路程,运粮时间是十五天。所以一路上可以慢慢的走,不要紧,徐清也下令缓行,没有得到前面探路的斥候报道,之前,后军及运粮车队都不得行动。当年诸葛亮一生唯谨慎,徐清也想学学他,虽然诸葛亮是为国操劳,举国器所以谨慎,而徐清只为保住一条小命。
傍晚,太阳还有小半挂在山上, 徐清就把几个伙长队正叫到一起,商量怎么扎营,这些事情徐清不懂,所以问别人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作为一名后世来的大学生,讨论和征询建议是他下意识想到的办法。而那些伙长们却不是,他们见到徐清这样不耻下问,都觉得这就是他们的知遇之恩,一个个拿出十二分劲出来。
他们原来都是被当做炮灰的老卒,从来没人问他们该怎样打仗,是啊,一个小卒子怎么会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