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火头将军 > 分节阅读 94

分节阅读 94(2 / 2)

严庄略一犹豫,他知道如果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便无疑是落下了最大的把柄和证据,这血书也将众人完全绑到了一起

但事到如今,便如他自己所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想通此节,严庄一咬牙,两条眉毛一竖,也用短刀割破了自己的手指,写下了严庄两字。

写完之后,三人相视而笑

在此刻以前,几人都是各怀鬼胎,虽然相处在一起,但毕竟是利益相关,都是互相利用的关系、

安庆绪,想利用严庄的实力保全自己,而严庄也想利用安庆绪手下的陈文周,来得到虫娘。

直到此刻为止,安庆绪才与严庄真正结成了同盟关系,白纸红字,任谁也是跑不了了

也正是直到此刻,几人才真是性命相关。

严庄收起血书,“事不宜迟,我马上进宫见李猪儿向他道明原委,部署方案此间之事,王爷与陈老弟可要尽力周全才好,既然咱们决定做这件事情,那就要越快越好,越稳当越妥”

安庆绪点了点头:“兄长勿忧,你只管按照陈先生的意思,打你好内层的防御即可,至于宫中的事情,便可全权托付给李猪儿,而我和陈先生,则负责其他事情,咱们分头行事如此可好”

第两百零三章 请辞

“全权交付给李猪儿,这恐怕”严庄略显迟疑的说道,他毕竟心里面还是有点信不过李猪儿,害怕他来一个临阵反水,那可就真是吃不了兜着走了。

陈文周胸有成竹的一笑,然后摆摆手,说道:“侍郎大人,自古便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你放心,李猪儿这个人是可以信得过的。”

严庄闻言深深的看了陈文周一眼,陈文周双眼微闭,点了点头:“宫戮之恨,不可小觑李猪儿这么多年不会不怀恨在心,只是差了一个引子而已”

严庄不再多说什么了,朝安庆绪和陈文周拱了拱手,转身离去。

第二天,范阳城皇宫。

“父皇,自从那日你对儿臣说了那一番话之后,儿臣已经想通了”

安禄山微微皱眉,“庆绪,你想通什么了”

“王弟自幼胸怀广大,包揽四维,更有一往无前,舍我其谁之气势反观儿臣自己,除了沙场厮杀,带兵打仗以外,更无其他强项,我大燕国的天下得来实不容易,在开国之初,更需要一位雄才伟略的帝王去经营打理,儿臣深有自知之明,在这方面我不是那块料,说到底这大燕国,始终是咱们安家的天下,不论是儿臣也好,王弟也罢,始终都是咱们安家的人谁来做储君不是一样的只要把咱们大燕国励精图治,绵延下去,那便是最好的了”

安庆绪跪在大殿的下面,对安禄山说了这一番话。

安禄山略显诧异的看着安庆绪,他着实没有想到,安庆绪竟然主动放弃了。

因为安庆绪的年岁毕竟大安庆恩很多,正当壮年,在战场上又立有战功,素有威信,对于开国皇帝的处境而言,有没有战功、有没有资历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说隋朝的皇帝杨坚,长子扬勇被立为太子,次子杨广则带兵征伐,消灭了南朝最后一位皇帝陈叔宝,到最后,依然是个杨广成了皇帝。

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封太子建成为储君,可真正为国家立下大功的,却是次子秦王李世民,到最后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虽然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杀兄的罪人,可却没人不满,因为李世民立下了赫赫战功说一句毫不夸张的话,整个大唐都是他李世民打下来的。

没有功劳,便不能服众,所以当初烛龙说赵太后的时候,便说过一句千古名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如果长安君当初不是在齐国当人质,恐怕后来也不会在赵国当上皇帝。

“庆绪,这是你的真心话吗”安禄山犹自不信地问道。

跪在下面的安庆绪又磕了一个响头,“父皇,儿臣句句属实,绝无假话这么多天以来,儿臣也想通了,世上之事皆有缘法,亦系天定再者说了,父皇所做的,是站在一个帝王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我相信在父皇的心中,不管是我还是王弟,都是父皇的儿子,您会不偏不倚的对待但因为您是一国之君,所以要为大燕国的国运着想,王弟雄才伟略,正是我大燕国储君的不二人选父皇有此决定,说实话,儿臣心中没有一点郁垒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站在父皇的角度来看,这却是最英明的决定,儿臣句句实言,父皇明鉴”

安禄山闻言,注视了跪着的安庆绪良久,过了好半晌,才叹了一口气,他勉强在李猪儿的搀扶下,站起身来,走下龙椅,亲自将安庆绪扶了起来:“好,我儿深明大义,深知朕心,不愧是朕的好儿子你能够看明白这些,父皇很高兴,很高兴”

安禄山的心里确实高兴。

自古以来在于立储的问题上,当皇帝的确实很难抉择。

一方面,皇帝也是人,他们不得不考虑感情因素,对于皇帝而言,他有众多的儿子,在这些儿子当中,难免有一两个特别喜爱的

但另一方面,他们作为国家的君王,考虑的不仅仅是父子之间的感情,更多的要为天下人和王朝考虑感情好的不一定是适合的,而适合的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

尤其是在面临立长还是立幼的问题上,立长不立幼,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废长立幼,便是大患。

安庆绪也知道,如果自己表明没有一点儿不爽的话,安禄山肯定会怀疑,因为这违反了人之常情,古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所以安庆绪才说自己心中虽然有些郁磊,但为了大燕国的国运着想,自己主动放弃。

安庆绪又磕了一头,然后说道:“父皇,儿臣愿意放弃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