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辛苦了今天吃完饭后就好好休息,明天一早我再陪各位去医院看看,具体情况我到时候再给各位介绍。”苏大壮毕竟是农民出生的,现在看见这几位突然间有了一种久违的感觉。想想自己家没种地应该都一年多了吧
“苏老板客气了,是我们兄弟几个打扰苏老板才是”说话的是张里正,听苏大壮这样一说马上站起来对着苏大壮拱了拱手说道。
“坐坐坐,站起来干什么赶紧坐”苏大壮见人站起来后,马上拍了拍张里正的肩膀表示让其坐下。
大约一刻钟左右,晚饭的饭菜已经准备好了。张里正几人看苏家都是用个很大的碗把饭装到桌子上特别是看每个人面前都是个小碗,顿时还真蒙了。
又看见苏家下人都用自己面前的小碗往大碗里盛饭,张里正想,这家人都用这么小的碗吃饭,自己这群人都是山里来的,饭量自是不用说,这一碗饭肯定是不够吃的。更何况还一天差不多没吃饭了,现在更是,这么小的碗还不知道要吃多少碗才行。
“常管事,能不能给我换一个大碗,这碗真不够吃。”一个叫长贵的男子对常大叔说道。
“这个没问题,请问各位都需要大碗吗”常大叔原本是好心想问一下,谁知道几个大汉却被弄得脸红得跟某种生物的腚能媲美。
“常管事,你就帮我都换了吧这碗真的不够吃。”即使再脸红,张掌柜还是厚着脸皮跟常大叔说道。
“好的,各位稍等一下,我马上让人给我们换一换,真的不好意思是我没考虑到。”常大叔抱歉的说道,平时家里人都用小碗用饭,即使在饭量再大也不会害羞什么的。
苏家晚饭就在这样尴尬又好笑的气氛中过了。晚饭过后,苏浅浅把收购药材的事情跟苏大壮说了一通,又把以后药材的发展前景说也跟苏大壮说了,苏大壮也觉得苏浅浅这打算很不错,想着以后真的做到军用药材的时候,家里可能又是另外一个情景。
第二天一早,常大叔让厨房先把早餐做好,今天是要带几个山里来的客人参观“淳淮第一人民医院”。早点吃完还能带他们多参观一下苏家别的产业,让他们还能更好的了解苏家。
吃过早餐后,常大叔陪着几个山里人去了医馆参观,又带着几个客人参观了苏家别的产业。中饭后,几个山里来的客人就要回去了,现在得到了准确的信息后,几个山里人现在更是迫不及待的想回去告诉村里人这个好消息。
如果药材种好了,以后日子也会好起来,村里的汉子们也不用担心娶不到媳妇儿这问题,家家户户都能像淳淮城外这些老百姓一样。
、109第109章
药材的事情解决了,现在就大夫的事情还没解决。其实招收大夫这也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情,有点手艺的人都比较清高,谁又愿意受别人的管制。特别是这什么医院的,听说里面的医生都要细分出来,具体是个什么样子的,还没人知道。其实人的警觉性都很高,对于未知的,谁都不敢轻易尝试。
这事还是还是宗正强出面才得以解决,直到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大家才知道宗正强的身份。原来宗正强是云山派掌门的师弟,云山派掌门能当上掌门还是因为宗正强的大力支持。当时宗正强在门派里地位还是挺高的,因为人缘好,所以当初在选举的时候宗正强在下面拉了不少票。
云山派选举掌门不是上一代掌门觉得谁好就选谁,而是采取全民选举的方式选举。而宗正强当时不仅医术精湛,武功还及其了得,对门人又极好。只是宗正强心不在于云山掌门这个位置,一心想着逍遥于世,当时帮掌门师兄选举掌门一事也是因为觉得这个师兄宅心仁厚以后不会亏待门里的师兄弟才这样帮助师兄。
就这样,药材有了,大夫也有了,至于病人,这些老百姓听说苏家医院已经开业,而且有村里贫困证明的,看病抓药一律免费,当然村里的里正跟各位长老都在各个县的县令的监督下严厉管控这块,如果被抓到徇私枉法的,一律开除里正重选。这块“淳淮第一人民医院”不用顾忌这块管控不严。
就这样,苏家不仅仅把医馆来了起来,还办了个制药厂,治疗风寒痢疾等可以直接服药治疗的,都做了很多药疙瘩直接销售,又做了很多止血药,苏浅浅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人受伤流血都用一种叫白药的药粉止血,在苏浅浅的建议下,外科大夫们开始研究了苏浅浅说的这种药粉。
现在“淳淮第一人民医院”开始分工明确,有专看儿科的,有专看妇科的,有看内科的,也有看外科的,总之能细分的都分出来了。看特长来分,这样看起来快也能看得精细。每七天开一次总结大会,主持人当然是宗正强,在医术方面,宗正强能承认自己是第二,恐怕没人干说第一,就这样每七天总结一次,每次交流,医院里的大夫都会有新的认知,久而久之,淳淮第一人民医院就成了所有大夫的向往。在淳淮第一人民医院正式开业的第二年,就在淳淮第一人民医院旁建立了淳淮第一人民医院附属医学院。招收了大量的穷人家的孩子来这里学医,每个大夫都会在特定的时间为学子们讲授医学知识,这样的教学当时刚开始不被这些老大夫看好,只是后来第一批实习大夫进入医院后,让这些老大夫有了新的认识。
这些实习大夫虽然经验没老大夫的多,到了解却比很多外面大夫高得多,因为他们所学的都是这些老大夫之前经历过的,有些聪明点的学子还会在老师的帮助下,动用了一些之前他们完全不敢想的,也不敢做的方法。
、110第110章
就这样,苏家制药厂里开始向全国销售。很多医馆慕名而来,开始向苏家制药厂采购些常用的药材及药疙瘩。
一年后,苏家跟肖大人申请后,把淳淮河的航线给了苏家,苏家每年上的税都能抵过很多州府整个州府的税,由于肖大人管辖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够快,每年最终总结的时候总会以肖大人为榜,三个别的知府向肖大人学习。
特别是在百姓看病跟生计方面更是,肖大人之前提交的折子被拦下来后,居然还能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来解决医疗问题,药材方面也能就地取材减少了大量的成本,还能成就一些百姓的生计问题。
渐渐地,肖大人的名字几乎传遍了整个天启国,苏家也随之在整个天启国传开了来。苏浅浅的脚步也随之往整个天启国进军,因为苏浅浅是南方人,特别是冬天,苏浅浅几乎只在南方活动,苏大壮的店也紧随苏浅浅的脚步来满整个天启,甚至有向周边国家进军的打算。直至后来整个大陆都知道苏家苏少爷,身边总跟着个未婚妻,据说还是某位高官家的千金小姐,也算是苏家高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