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调教大宋 > 分节阅读 219

分节阅读 219(2 / 2)

连忙起身:“相公,谬赞了”

吴育一笑,“老夫说的是事实,确无半点恭维之意。”

要不是唐奕当年及时出资、出力的救灾,灾区数十州府也不会那么平稳地度过最艰难的时期;若不是唐奕这几年极力帮朝廷改善财政,文彦博也没那么多闲钱大把大把地撒到地方。

这里不得不说,大宋对百姓,或者赵祯对百姓,真的没得说。

朝廷这几年把财力极尽所能地向灾区倾斜,不但赈灾粮钱从不吝啬,还出钱帮灾民修葺房舍,重建家园。更是出人帮他们整理田地,从西北多牛之地征调耕牛来帮百姓恢复生产。

就连每年疫病多发期的药石花费,赵祯也都考虑在内,皆由朝廷出医出药,免费给灾区看病就医。

要知道,那可是数十个州啊

可想而知,大宋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是怎么挤出这么大一笔开销来的。

“要不是子浩尽心竭力,朝廷就算有心,也是无力啊。所以,京畿路、河北、京东各路的百性当好好谢谢大郎才是”

吴育说的唐奕都有点不好意思了,“这都是应当应分的。换了谁,也不能眼瞅着咱大宋犯难不是”

吴育摇头一笑,看向岸边的农田,“瞪眼看热闹的,当然还是大有人在的。”

“比如”

“比如,被你压下去的那一家。”

唐奕笑了,没有接话。

吴育当然不知道他笑什么,可是,唐奕自己知道。

面对那么大的财政缺口,谁都得瞪眼看热闹。因为,个人的那点财富放到小半个大宋的耗费面前,谁都无能为力。

那家人

那家人就算想出力,他也得有唐奕这么大的摊子才行。

第425章 疯子和傻子

出京百里,船过板桥,汴水亦从正西流向折道西北。再行一百二十里,即是阳桥镇。

到了此处,汴水一改之前的水深岸固,水势变得极缓,两岸也再无良田铺陈,到处是河塘、浅滩。

河面虽宽阔无比,却是越走越浅,河中星布着长草的沙洲、滩涂。

宋楷指着马上就要触到船底的河面道:“再往上就走不了船了,大河天水,三分水七分沙,把黄泥烂沙冲到汴水之中,从这里到汴口汴水上游的黄河河口都是这般的浅滩。”

唐奕点头,疏通通济渠,通的就是从汴口到阳桥,还有洛水从西京河南府洛阳到黄河这两段水道。

“汴水这边都是这般情形,那河南府那段还不得更加严重”

这一段是黄河水势入汴河,由于汴水上下游落差不大,导致河沙在河口淤积,阻塞航道。

而河南府那边,比这边更加的严重。

那边本来是洛水汇入黄河,洛水的地势高,黄河势低,本无淤沙之患。

但是,自唐以来,上游黄土高原的泥沙不断顺河而下,于河中府开始地势放缓渐渐淤积,致使黄河河道一年比一年高,形成地上悬河。

如此一来,稍有水情,洛水就要倒灌,淤积症结更为严重。

还没下船,众人就见码头上已经有人翘首在望了。

船行靠岸,不等搭上跳板,唐奕就迫不急待地纵身上岸,宋楷等人也是呼啦一声跟上,看得吴育直咧嘴。

怎么说他也是名义上的巡案使,能不能给我留点面子

可是,唐奕他们哪还管这个,故人重逢,分外亲切,唐奕已经率先冲过去了。

“存中,好久未见了”

岸上的,正是沈括,沈存中。

沈括一见唐奕,也是兴奋地迎了上来。

“就说你们今天会到,果然让我猜着了”

宋楷后来居上,到了沈括面前,上下打量,“行啊晒的比老子都像黑炭。”

沈括一笑,捶了宋楷一拳。

“天天在工地上风吹日晒的,哪有你们在书院舒坦。”

贱纯礼一过来就听沈括吐槽,撇嘴揶揄道:“得了吧,你是不知道书院现在什么样儿。要不,咱俩换换”

“不换。”沈括笑着摇头。“咱在这儿呆的挺好”

从疏通通济渠的工程一开工,沈括就长驻到了工地之上。没办法,唐奕分身乏术,只能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沈括。

这位本来就是大宋最高端的技术人才,再加上唐奕好几年的熏陶、交流,现在已经是通济渠修河之务的重要测绘人员。

三司主管河务的属官跟他比,差的都不是一星半点。

一边随着沈括离开码头,唐奕一边道:“这边的属官教的会吗”

“嗯,差不多了。”沈括点头道。“就是水泥有的人还用不习惯,严加督促也就没什么问题了。”

唐奕有点于心不忍,沈括为了通济渠的事情,在工地上一住就是一年多。

过年的时候,朝官和徭役都放假回去过年了,他都没回。就守在工地上,一面测量地势,一面研究施工图。

“那你赶紧回书院吧,下一科也没两年了。”

沈括闻言,轻笑摇头。

“下一科,我看就算了吧。”

“别啊”唐奕不干。“我把你从家里带出去,结果放到工地上当苦力,这算怎么回事儿。”

跟沈括的老子也没想交代啊。

沈括道:“你也不看看,咱们书院那都是一群什么牲口。我的水平比你还差点,怎么考”

唐奕嘿嘿一笑,“没事儿好考,帮你想着呢”

伸手从君欣卓那里接过一道锦轴,往沈括手里一塞,“看看吧,别头试还能不过”

沈括一顿,展开锦轴一看,更是目瞪口呆。

这是一封政事堂签发的御令,也就是皇帝拟定,正事堂签发的圣旨。

其间赞扬沈括在通济渠疏通过程中的功绩,特恩其荫补入仕,官拜三司水部令史,从八品职衔。

吴育也看到了那卷锦轴,又看得他直咧嘴。

那可是官家御旨,怎么让你们塞来塞去的

更离谱的还在后面,沈括看完,略一迟疑,随手一扔,锦轴又回到了唐奕怀里。

“不要”

“”

吴育彻底无语了,真是守得什么人学什么人,唐奕就是个异类,他身边也没一个正常的。

不要

这娃到底知道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重要的不是这个水部令史的闲官,重要的是官身。

大宋举考,名义上为了防止泄题舞弊,把有官身和爵位的举子与白身举子分开来考。名为“锁厅试”或“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