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没有感觉到什么,当事人董文彬和张小虎却感受到了他的用心良苦,特别是张小虎,心里甚是感激,毕竟在场的有不少自己的手下,如果戴存祥直接开口说让二十师怎么地怎么地,不光自己脸上没面子,甚至会影响到部队的积极性,毕竟二十师已经不是从前的二十师了。
戴存祥说完这些布署以后,询问似的眼神看向了张小虎,期待着他的发言。
“既然能确定是咱们自己人在和敌人交战,那必须得去救援。你们当了先锋,那二十师就布置个大口袋,争取一口气把敌人吃掉。”
张小虎的话打足了官腔,虽然戴存祥听着很不舒服,但人家话里已经表明了态度,肯定全力以赴的救援,只要有这个态度就已经足够,其他的并没有那么重要。
董文彬也说道:“铁胆、存祥你们俩千万注意安全,我会给你们足够的炮火支援。”
人腿终究是跑不过汽车和坦克车,这一点孙玉民是深信不疑,所以他在带着二连回归后,就命令邓东平放弃刚刚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简易工事,准备往林子那边撤。
可还未等到部队把阵地上的重火力武器收拾好,孙玉民立刻就改变了自己刚刚才下发的转移命令,因为他听到了他最不想听到的声音:马蹄声一大片的马蹄声这是鬼子的骑兵。
孙玉民早就听说过鬼子有骑兵大队,可是打了这么久的仗,他还没见识过鬼子骑兵的真实面目,更别说交锋了。原本以为鬼子的骑兵只会出现在平原地带,可没想到在江西,在武宁境内,而且还是在这种关键时刻,他居然撞了大运,碰上了鬼子骑兵。
虽然从没有和鬼子骑兵交过手,但是孙玉民深知,如果刚刚放弃了阵地,在转移的过程中碰上了骑兵,那才是自己和一团的噩梦,就算有着火力强大的冲锋枪,可若是被鬼子骑兵冲散了阵脚,后果将不堪设想。
“咱们走不了啦,只能拼死一守。”邓东平说道,他也听见了马蹄声,也确实是,这么大一片马蹄声,若是听不见,那才怪了呢。
“都说鬼子骑兵战无不胜,我倒不信这个邪,咱们先灭灭他们的威风再说。”孙玉民说道:“让一连和二连的冲锋枪先不要暴露火力,听我的命令再开枪,三连四连以我枪声为号,瞄准了再打,不准浪费子弹。”
邓东平明白孙玉民的用心,现在的一团其实已经算是孤军,这里是敌占区,附近压根就没有友军,既没有支援,也没有补给,能不能逃脱完全得靠自己,对于一团来说,现在的每一个战士,每一颗子弹都特别珍贵,完全浪费不起。
“司令,咱们的得想办法全歼了这些骑兵才行,否则肯定逃脱不了。”邓东平开口说道。
“就算全歼了他们,咱们也走不了啦。”孙玉民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我只所以先前让大家放弃阵地撤,是因为后面有着鬼子的坦克车,有着鬼子庞大的主力,就算我们全歼了鬼子骑兵,后面的鬼子主力和坦克车也到了。”
自邓东平跟随孙玉民以来,还从未见他如此悲观过,当年兰封战场上,他带着川军团即使是拼到没人,也没有像现在这么悲观,可见,现在的形势是真的极度危险。
金陵城殇 第三百一十六章 伊东政喜之殇
马蹄声越来越近,孙玉民也越来越紧张,他不想听到马匹在疾跑中的嘶鸣,更不想听到那让他作呕的日语咋呼。
可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如他所愿,在他焦燥的心情中,在他百般的无奈中,喘着粗气、踩着零乱步点的马队终于出现在了大路上。
阴霾的天气里,鬼子马枪枪口上的小膏药旗中那团耀眼的红,显得格外的刺眼。
鬼子骑兵的速度很快,而且数量也不少,从领头几匹出现在众人视线,到现在离临时阵地不足二百米,这一波骑兵仍未看到尾巴。
这起码得有一个大队的鬼子,孙玉民本来就已经大感无奈,此刻心情更是跌落至谷底,可他并没有因此而丧气,三八大盖被他拿在了手中,缺口、准星、马头,这三个点,在他的右眼中成了一条笔直的线,没有犹豫和迟疑,重重地压下了扳机,穿透力极强的友坂步枪弹,旋转着从枪口窜出,以肉眼无法分辨的速度,射入了头马的脑袋中。枪声响起的同时,被射中的头马一下栽倒在地上,马背上的骑兵直接飞了出去,然后重重地摔在地上,马跑的速度太快,这一跤自然摔得不轻,这个骑兵想一时半会爬起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
孙玉民之所以开枪打的是马,而不是马背上的骑兵,目的很简单,就是不想被疾跑中的马冲破己方临时阵地,马尸还能绊倒后面跟随的马队。
果然,他算得很准,后面的马跟得太近,一下子绊倒七八匹马,连同骑兵一起摔得七荤八素,虽然后面的避开了这些摔作一团的马匹和骑兵,可是自孙玉民开了头枪以后,三连四连的机重机枪和三八大盖都开始了射击,如瓢泼大雨般的的子弹倾向了速度减下来的鬼子骑兵们。
如果这些鬼子骑兵身后没有鬼子主力,又或者说孙玉民不知道这些骑兵身后跟着鬼子主力,他肯定不会舍得射杀这些马匹,要知道在二十师时,孙玉民就想组建一支骑兵,可是直到兰封血战过后,他都没有机会完成这个心愿。此刻的他,虽然很是舍不得这些马匹,可相对于战士的性命来说,他肯定会选择射杀这些马匹们。
毕竟是在二百外开枪,虽然打得突然,但是给鬼子骑兵造成的伤害并不算太大。而鬼子骑兵在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短暂的惊慌过后,很快就缓过神来,所有的马匹都已经停足,甚至是还往后退了一段距离,在确认在中国军队的射程外后,全都停了下来。
这是鬼子指挥官在思量战术,或许是鬼子骑兵的自信心太过于膨胀,又或者是他们认为这么远就开枪,对面的中国军队肯定是害怕,没多大一会儿,鬼子骑兵就有了动静。先是有一匹马掉头往后跑去,这是鬼子指挥官派去报信的,然后左侧的一群鬼子骑兵们都将马枪平挂到了肩上,这是要进攻的讯号,马枪平挂是方便开枪。
日军的马枪其实算是三八大盖的翻版,只能单发,不像美军和德军的马枪,早已经实现了半自动,也就是说这种马枪射击一发子弹,需要重新推弹上膛,虽然这对于一个骑兵来说不是高难度动作,可是明显每个骑兵都不愿去做这个动作,所以鬼子骑兵会平挂马枪在肩头,只是想打完枪中的那发子弹后,方便他们很快拔出马刀,继续冲击。
虽然孙玉民不懂鬼子的这些习惯,可从望远镜中看到鬼子拉转马头,身上的马枪开始横挂时,他也猜出了鬼子是打算强冲阵地。
小鬼子,这是你们自己找死的,休怪大爷送你们去见阎王爷。孙玉民心中暗暗骂道,他虽然从未指挥过骑兵打仗,也从未防御过骑兵,可他却知道,用骑兵去冲阵地,哪怕是简易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