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饮唐 > 分节阅读 173

分节阅读 173(2 / 2)

第二百九十八章

“你什么意思你小子别告诉朕你还改良了印刷术”李二眼中充满了不可置信。

李毅耸了耸肩。“很难吗”

李二一听,顿时无语,这不难这要是简单的话也不至于几百年都没有人能改良造纸术。

李毅微微一笑。“李叔叔,说实话,印刷术其实一点都不难,我一说,您就能明白现在的印刷术都是雕版印刷,也就是每印一本书的一页,都需要专门造出一块相对应的雕版,这样才可以有印刷,但是这种方法效率慢不说,而且还费料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李二下意识一问。“什么角度”

“您想,雕版印刷是把一本书分成了数十页,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这种页数分成字数呢”

“分成字数那岂不是更废材料更慢”一旁的长孙皇后也忍不住问道。

“不对”李二却突然开窍。“毅小子的意思是说,将雕版换成字,这样一来,就可以反复使用,因为字就是那么多,印什么内容,只要重新排列组合就可以了。”

李毅一拍手掌。“没错,我就是这个意思李叔叔,皇后娘娘,您想,如果把雕版换成一个个大小相等的方块字,然后将全部常用的字都刻上一遍,常用的字例如之乎者也之类的可以多刻一些,这样一来,就组成了一套,而只要有这一套活字,便只需要一到两个匠人就可以随意的印任何书籍。这就可以省下大量材料。其二,雕版印刷最大的缺点就是慢,因为每做一套雕版,就需要专门的书籍做对比,一个人需要十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做好一本书的雕版,然而,书是何其多,每套书又需要大量的雕版,这样的话,不但浪费人力物力不说,还耽误时间。但是活字印刷不同,书的内容不一样,但是字数一样,所以,完全可以让一批工匠专门刻一种活字,这样,只需要几千个工匠就可以刻完所有的字,而且,这样的产量还极高,想必一天做个几百套活字完全不是问题。到那时,印一本书,只需要数十个工人一天便可以印成千上万套。”

李二越听越激动,这活字印刷真是绝了,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变动,却让印刷术瞬间有了飞跃性的进步。李二刚开始还没想这么多,只是随着李毅的解释他才更明白活字印刷术的恐怖。

“贤婿真乃大才也”李二忍不住夸赞李毅,连贤婿都叫出来了。

李毅微微摇头。“李叔叔,您真的以为我是大才”

李二一愣。“什么意思这造纸术和印刷术不是你的功劳”

“额,这倒不是。小侄不是这个意思,小侄的意思是说,无论是造纸术还是印刷术,都没有看起来那么难,实话说,这个造纸术,也只是改变了其中的一些材料,以及换了一种很普通的方法而已。小侄不说,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才会有人发现,但是小侄稍一指引,那些工人就立刻改良了造纸术;印刷术也是一样,只不过是把雕版换成了活字,然而,这个问题居然困住了人类数百年的时间,李叔叔,您想想,其中的问题在哪里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真的很难吗”

李二又愣住了,这次连长孙皇后都愣住了。这个问题使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的,为什么

以前,只要有人发明了某样东西,只要东西好。那么基本流程就是,这个匠人将东西上报给当今皇上,然后当今皇上看了之后先是一阵赞叹,然后一阵欣喜加夸赞,最后做出赏赐,勉励一番。却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东西他能做出来,别人却不行他们只会想,这是神人,这人太聪明了,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然后,心安理得接受了这个想法,没错,他是天才,我想不出来,是因为我笨,但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李毅把他的这种想法委婉的告诉了李二和长孙皇后,同样引起了他们的深思。是啊问什么难道真的是因为李毅太聪明不对,不就是将雕版换成活字吗这有什么难的可为什么朕就想不出来

其实这也是李毅一直思考的问题,纵观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时代却是一直在进步,而且脚步也很快。但是细心起来就会发现,近代的两百多年来,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古代数百乃至数千年。

几次的工业革命,将人类从手工文明进步到了机械文明,现在又从机械文明进步到了信息时代。这么巨大的改变,却仅仅只用了一两百年的时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在李毅开看来,根本原因就是思想的解放。

思想不解放,任何制度都不能促进一个朝代的飞跃式发展,就像李毅,虽然他可以凭借着穿越者的先知,可以发明创造出很多东西,但是,大唐百姓的思想不解放,就算他发明出了飞机大炮,大唐也摆脱不了封建时代的束缚,就永远不会进步,因此,解放思想,才是根本。

但是,解放思想比改革还要困难,中国一千年多来的儒家思想,不是说着玩的,解放思想,就是和儒家对着干,李毅相信,他只要将他的想法说出去,不管李二如何护着他,他绝对看不到李二天的太阳,古代封建时代的儒家思想已经被神圣化了,绝对不是说着玩的。

但是李毅也不想束手就擒,他想采用老办法,温水煮青蛙加上以点及面,重拳出击。

所以,现在,就是一个开始。

李毅的发问也让李二陷入了思考,作为皇帝,李二想得更远,他知道,李毅既然能提出这个问题就一定有解决的办法,只不过,他不知道李毅的目的是什么在这个时候,突然提出这个问题,着实令李二有些摸不着头脑。

李二也抓住一些头绪,这个问题无非就是与学术和教育相关联,然而,这两点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死穴,他不相信李毅不知道这一点。

“你的意思呢”李二不动声色的发问。

正文 第299章 身上背了一座山的男人

第二百九十九章

李毅正了正身,凝视着李毅说道:“李叔叔,在我看来,发生这种情况,无非就是三个原因,一,工人的地位低下,由于他们的地位低下,所以,在我大唐能成为公认的要么是祖传的手艺,要么是师传的手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学手艺更多的只是为了一口饭,而不会去想着破坏这种手艺,他们没有胆子做出突破。但是,凡是发明创造,就必须要敢于打破的勇气,显然,他们没有。

第二,就是思想的僵化,由于他们的手艺都是祖传或者师传,他们在学的时候,就已经被告知,这件事情就是这么做,不允许他们做出任何一点的改变。李叔叔,孩童是最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因为他们的思想天马行空。但是,一旦在小的时候,他们的思想就被束缚住,长大后,就算想要做出改变,他们也没有了那丝灵性,反而将手艺改的面目全非,久而久之,也就彻底断绝了这种想法。”

李毅喘了口气,继续说。

“第三,上述的两点虽然是普遍情况,但是也会有漏网之鱼,这世界上总会有一些不按常理的奇葩,这些人或许从小就有这各种想法,就算是父亲或者师傅也没有打破他们这种想法,但是,他们缺少了一个最重要的条件。那就是钱,众所周知,工人不但地位低下,而且还普遍比较贫穷,而发明创造又需要大量的金钱来做实验,可是他们没有,这就又组织了一批人,到最后,只有那么一两个还在坚持,这一俩个人会想办法找到有钱人,或是商人,或是贵族。求他们借钱。但是,很少会有目光远大的人会相信他们的话,所以,这又会打到一个人,而剩下的最后一个人,他可能命好遇到了一个敢于给他钱挥霍的傻子,而他又足够聪明和幸运,那么,他就是那个唯一的成功者,就像是东汉的蔡伦。”

李二手敲着桌面,低头沉思,他承认,李毅说得是事实,他找不到反对的理由。而且,他也很讨厌这种制度,但是,这却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决的,他连一个五姓七望都已经焦头烂额了,更何况是挑动天下人神经的改革

“小子,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