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 > 第1315章 拒高原,汉再征,敌之敌

第1315章 拒高原,汉再征,敌之敌(1 / 2)

论钦陵的话语直接、坦率,如同他靴子踏出的泥印,没有丝毫婉转或者是修饰,直指核心要害。

满殿的文武百官微微骚动起来,低低的议论声如同风吹过林梢。

有人捋着胡须,面露矜持的赞许,高原大大小小也算个势力,又紧挨着东夷和北狄,有用上的可能。

说到底,就算是答应他们,大汉又不用付出真的公主,大概率又是找个宗室之女塞过去。

有人眉头微蹙,显露出对这番“粗直”言辞的不适。

公主,若真到了那样的地方?

她的肌肤,如何承受那刀割般的寒风?她的眼眸,如何习惯那无边无际的荒凉?

就算不是真的公主,而是宗室之女,但王家贵女自然是从小养尊处优,怎么可能送去那种荒凉之地?

更有人目光闪烁,不知在权衡什么。

至于最重要的几位重臣,则是相互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毕竟,有关于这一件事情,他们曾经先后讨论过两次。

御座之上,一直沉默的王羽,终于缓缓抬起了手,冕旒上垂下的玉珠也随之停止了晃动。

整个大殿瞬间落针可闻,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只象征着至高权力的手上,等待着那位拥有着至高权力者的决断。

紧接着,一个沉稳而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威仪的声音响起,如同玉磬敲击在金殿之上。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之心意,朕已知悉。其仰慕天朝,意欲结好之情,朕心甚慰。”

王羽的声音顿了顿,目光落在论钦陵身上,那目光平和,却深如渊海。

“然,朕之公主,生于斯,长于斯,如温室之花,娇养于宫苑。天京水土温润,宫室华美,乃其熟稔之天地。”

论钦陵挺直的脊背似乎几不可察地僵硬了一瞬,深褐色的眼眸紧紧盯着御座。

大汉皇帝的话,让他不由得心中一沉,心中已然开始有了不好的预感。

王羽的声音继续流淌,清晰而缓慢,每一个字都像精心雕琢过的玉珠,滚落在冰冷的金砖上。

“北原之地,地远天高,苦寒险恶,风霜如刀。朕既为君父,岂忍心以明珠投暗,使金枝玉叶,受那风沙磨砺之苦?公主年幼体弱,恐难适应彼方水土之酷烈,朕实难割舍。”

拒绝,赤裸裸的拒绝!

而且还是毫不掩饰的拒绝!

几乎可以说是一种高傲俯视的态度来拒绝。

论钦陵不是没有想过有拒绝的可能,他们派出了六路使节,六路求亲,那肯定是不可能个个成功。

可是,他虽然想过会被拒绝,可大概率的理由,他想过可能会是以公主年幼为由。

毕竟,大汉的公主确实年幼,幼到了几乎不能再幼了。

有心拒绝的情况下,甩出这个理由,那双方的脸面也能过得去!

可是,现在给出的这个理由,虽然看起来客客气气,但本质上的意思只有一个,穷乡僻壤,野蛮人呆的地方,不配他的大汉公主过去。

明珠投暗,什么叫做明珠投暗?

光是话语里面的这四个字,背后的态度就已经昭然若揭。

这四个字说出来,几乎不亚于东汉末年关羽那一句的犬子焉可配虎女了,只不过,王羽说得稍微文雅了一些罢了。

被以这般高傲的姿态拒绝,年轻的论钦陵脸上的高原红痕似乎更深了,如同凝固的血。

他深陷的眼窝里,那双沉静如高原湖泊的眼睛,此刻正经历着剧烈的变化。

起初是难以置信的愕然,如同平静的湖面被巨石砸破,激起惊涛;随即,惊愕迅速被一种深沉的、压抑的愤怒所取代,那愤怒如同湖底翻涌的暗流,无声却汹涌。

最终,所有的情绪都沉淀了下去,如同高原暮色四合时,最后一点天光被冰冷的黑暗吞噬。

高原的实力弱小,分裂的高原实力更加弱小,作为一个使臣,论钦陵这个时候不能因此而惹得大汉不快,弱小就要挨打,只能够忍气吞下去。

论钦陵的嘴唇微微翕动了一下,似乎想说什么,喉结艰难地滚动,但是,他终究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他挺直的脊背依旧挺直,如同雪山上不肯弯折的孤松。

王羽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种安抚的意味,却如同在冰面上覆盖一层薄雪,更显寒意。

“贡品心意,朕已收下。赞普之诚意,朕亦感念。为表大汉与吐蕃之谊,朕另有厚赐,望使臣带回吐蕃,转达朕对赞普之问候。”

“我大汉水土宜人,他日,赞普若是有意,也不妨来做客一二。”

“我大汉之民,最是好客!”

高原下来的六路求亲使节,据罗网目前传来的消息来看,努尔哈赤与耶律阿保机那里已经答应了。

并且,高原已经先后与努尔哈赤、耶律阿保机分别达成了一系列的通商互市协议。

干不失那边已经明确拒绝了,剩下的两家则是还在考虑。

自从皇太极作为质子入汉之后,大汉与努尔哈赤进入了短暂的蜜月期。

虽然关系不至于亲密到什么程度,可是,至少,一定程度上,努尔哈赤要依赖大汉,需要大汉向他们出口粮食。

之前的三家混战,他既不像挛鞮那样家底足够厚,同时,也不像干不失得到了拓跋部落一定的支持。

故而,那个时候的他们需要一个盟友,不至于让他们身处于四面为敌的状态。

而如果因为高原,让努尔哈赤与耶律阿保机他们搅合到一起的话,对大汉的东北方向边境安全绝对是不利的。

一旦这三家两两串合,从而三家彻底搅合在一起,那么,努尔哈赤对于大汉的依赖程度就大幅度削弱了。

尤其是,在东夷已经完全统一的情况之下。

任何一方势力,希望的都是他的两个邻居,相互打起来,而不是两个邻居,有机会和和气气的。

况且,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大汉很快就要进行下一步的行动了。

而一旦他们要开始下一步行动的话,到时候周边牵扯的各方势力可就多了。

他们下一次行动,相比起河南之战,必加要困难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