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下基层(1 / 2)

咸阳某坊。

扶苏和李斯两人穿着便服行走在这里。

扶苏觉得光坐在王宫里听报告不行,必须要看一看百姓真实的生活,父王和国师也经常说官员要多下基层。

李斯原本不同意,太子是储君,怎能等同于我们这些官员?

“朝廷所有人都是官员,我只是权力大一点,但也是靠着百姓爱戴才坐上这个位置的。”扶苏一句话给李斯干沉默了。

他严重怀疑扶苏这是在搞政治正确或者道德绑架……

你都这么说了,我还能说什么呢?

于是李斯带着他出来了。

这个坊是一个普通的坊,挑选的方式也很简单,扶苏拒绝了李斯和王宫卫士的推荐,翻开咸阳城地图后拿个小石子随手一扔,小石子落到哪去哪。

李斯暗暗记下了这种方式。

以后各级朝廷对下方的巡查也按照这个来,杜绝当地官员特意挑一些好的地方来糊弄的情况。

“李廷会,你以前是住在这种地方吗?”

“不是。”李斯说:“臣以前虽只是个小官,但那时毕竟是在文信侯手下做事,他对臣这种看得上的人,还是挺大方的。”

李斯那时只是一个郎官,俸禄不高。

但那又如何?

文信侯有钱啊!

只要是他看得上且确认你有才华,别的不说,房子他给你解决。

所以哪怕李斯当时在官员中依旧算穷困潦倒,但对于这些普通百姓来说,仍旧是人上人。

前方,一个巷口。

三个老人坐在地上,借着正午的日光在这和老友说着话。

对于他们来说,年轻人都出去了,孩童也耐不住性子在周围玩,只有他们既干不动也没多少朋友,日子过一天少一天。

“三位老人家好!”扶苏走过去对着他们打着招呼。

即便是便装,可扶苏和李斯身上的衣服依旧是普通百姓买不起的,远处还能看到几个望着这边的壮汉,明显是大户人家的公子。

三个老者也回了一礼,两人回答着扶苏的问题,其中一人却看着扶苏陷入了思索。

这娃娃,有点眼熟……

这条巷子里,总共十六户人家,其中只有五户人家是近些年才搬来的,其他的十一户都住了很久了。

而他们住这的方式……

有靠着把儿女卖给大户人家的,有儿子在战场上战死、家中老弱无法再操持田地于是干脆进城的,还有些人,是儿女在城中做事他们在城外种田,老了干不动了才来的。

三个老人中,一位甚至是前几天才来的,每个月来孩子这住几天,其余时候依旧住在乡下。

当扶苏问及生活收入和支出,情况则更加严峻。

十六户人家中,只有九户是自家的房子,其他七户都是租的,而他们每月收入的大半都用来维持租金了。

“要不是大王亲政后我们日子好起来了,恐怕这巷子中有好几户都会搬走了。”

“为什么?”

“欠钱太多了呗,还不起只能走了。”

扶苏陷入了沉默。

这时,李斯在他耳边轻声说了几句话。

国师出现之前,秦国城市里的人口少得可怜,且大部分城市里的百姓依旧很困苦,时不时就会有人因为生活维持不下去而成为奴仆、佃农或者奴隶。

但村落里许多人们依旧会往城市里挤。

无他,能住在城里,本身就代表你的经济实力比城外的农人要好了,而且城内离官府近一些,自然也有许多便利之处。

“我能去你们家看看吗?”

三个老人对视着,犹豫着。

一个刚才除了回礼就没有说过话的老人点了点头:“跟老朽来吧,他们二人有些不便。”

等到了老人的家,扶苏才知道什么叫不便。

这个老人的两个孩子都在商人手下做事,生活较为宽裕,有三间房,还能落得下脚。

“那两人家都不如老朽这里,恐怕会怠慢殿下。”

“你……认得我?”

“殿下有一次去国师府时,老朽正好在国师府门外的广场上散步,有幸见过您一眼。”老人一边收拾着东西一边说,他就住在最外面这间屋子,他想腾出点地方:“殿下只是换了装束,老朽想了好一会才想起来。”

“这屋子很久了吧?”

“好像二十多年了,要是有余钱,我那两个娃也想翻新一下。”

“您有孙子吗?”

“两个娃都没娶亲,老朽也着急……”

看着扶苏丝毫不在意环境,坐在老人睡的稻草床上和他攀谈着,站在门口的李斯很是欣慰。

他和扶苏几乎都是因为国师的到来而确立地位的,看着扶苏一步步成长,他心里居然有种……老父亲的欣慰感?

这难道就是诸葛亮对刘禅的那种感情?

许久后,两人离开了,去往下一个地方。

临走时,扶苏让人给他们送了一点吃食。

“李廷会,以前的秦国,是不是比现在还差?百姓日子比现在还苦?”走出这条巷子去往下一个地方的路上,扶苏问了句。

李斯想了想:“和现在比是的。”

“你是想说和六国比很好是吧?”

“那是相当好了。”

“能跟我说说六国的事吗?”

“自然可以,臣曾经在楚国做小吏,也算……”

……

北地郡一处山林里。

一场战斗正在这里的两支部队中发生着。

蓝军部队两个连找到了位于深山老林中的红军指挥部,此刻双方人马正打得不可开交。

每个士兵脖子上都有一个布条,一旦布条被撕下或者损坏即判定为阵亡退出演习。

此刻,由于地形限制,双方陷入了最原始的肉搏战。

“师长,快!”

一片混乱中,一些红军士兵开始‘后撤’,并带上了那些保证自己还处于演习中的资料。

其中一个士兵正拉着身边的战友,朝着更深处的山林而去。

身边战友实际上就是师长,只不过换装了。

若是其他战斗,他死也不会以这种方式逃离。

但这场不行……

打了两个多月,终于打进决赛了,这时候要是输了,那脸可丢光了。

因此他放弃了所谓的面子,在指挥部被发现后果断选择转移,一切以胜利为最终目标。

至于可能有的嘲笑……笑就笑吧。

成者为王败者寇,我赢了就行。

真正打仗的时候,难道还不允许我‘战略转移’吗?非要留在原地等死?

山谷里的红军留守部队还在拼命阻拦,红军师部已经消失在了密林中。

除了师长外,还有十几个士兵搬着沙盘、战情资料、部队数据、通讯密码等等东西,只要这些东西还在,自己也还活着,那指挥部就不算被摧毁。

忽然间,前方传来一声大笑!

“哈哈哈!终于等到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