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下基层(2 / 2)

声音落下的同时,前方的草丛里钻出来九个人影,身上还有着草叶和……一些臭味?

红军师长脸色瞬间就变了。

己方虽然人数比他们多几个,但他们还带着东西,跑的话跑不了,打的话短时间内又不可能解决他们,就算解决了,己方可能也会少几个人,到时候东西带不走指挥部一样算完……

如今看来,只能等身后山谷里的战斗解决了,看能不能先跑来的是自己的士兵,拖住他们然后让自己跑。

“你们为什么在这?”师长开始与他们交谈。

“我们和大部队走散了,三天前发现了你们,然后我派人回去报信后就一直盯在这。”这个班长咧嘴一笑:“不枉我们躲了这么久啊,终于等到你们跑出来了!”

“你们就在这等了三天?”红军师长有些疑惑。

这里依旧属于师部的警戒范围,巡逻士兵不可能不到这里来。

这些士兵难不成都不活动的吗?

只要有活动迹象,巡逻士兵怎么可能发现不了?

“你们吃饭怎么办?”

班长从地上抓起一把草,直接放到嘴里嚼着。

这一幕看呆了红军师长。

这时,他好像想起来对方身上那股隐约的臭味怎么来了的……

“你们不会这三天就趴在这里没动吧?”

“恭喜长官,答对了!”

“……”

这特么是真狠啊……

红军师长顿时让手下搬来了一个装文件的箱子,自己坐了上去。

事到如今已经没办法了。

输在这些对手手里……他认了。

他以为自己已经够不要面子了,没想到对方更厉害……

“只是一场实战演习,至于吗?”

红军师长笑着问了句。

趴在原地不动潜伏三天……这听上去简单,实则一点也不容易。

“至于。”

蓝军班长取下了脑袋上别着的树枝和草叶,还抓下来了好几只蚂蚁。

“长官,我们不懂别的道理,我们只知道一件事。”

“大王和国师在看着。”

“我们这帮以前会被官员称呼为贱民的人,家里如今能过上好日子,我们自己能有前途,都是他们给我们带来的。”

“在他们面前,只要有一点希望,我们不想输。”

“别说趴三天,就是让我们趴上一个月,我们也要试试。”

红军师长还没说话,对面另一个蓝军士兵就开口了:“长官,我们班长说了,这要是能成功堵到你们,我们能得到大王和国师的接见,是真的不?”

红军师长神情复杂的点了点头。

他是贵族出身,身后的亲兵们在跟着他之前也是自家的人,衣食无忧。

所以别说他,他身后的亲兵们都无法共情这群士兵。

但他感觉到了这群士兵心里的信念。

这是一种能把忠诚度拉满的信念。

他们是这样,那自己麾下的普通士兵们呢?

如果十几万秦国野战军士兵全是这种情况,那这……

嘶……他倒吸了一口凉气!

幸好,自己所在的家族选择了迎合大王和国师。

回去就写信,让他们把佃农和隐户全向朝廷公开,多余田亩要么分发要么上交。

有这么一股力量在,没有谁能阻拦大王和国师;看来他们之所以不对那些不怎么听话的贵族下狠手,只是因为读书人不够啊……

身后。

一阵脚步声传来。

红军师长扭头一看,是蓝军……

“*的!”

红军师长骂了一句,认命了。

……

演习指挥部。

随着最新消息传来,指挥部里陷入了诡异的沉默。

后方,桓齮凑到了王翦身边:“恭喜啊,第二名。”

王翦看了他一眼,眼神充满杀意。

桓齮则心情大好。

虽然他的部队第一场就被淘汰了,但这并不妨碍他此刻说这句话。

另一边,一个少将军长激动得满面通红。

这可真是长脸了!

座位上。

看到前方递来的报告,嬴政感慨道:“我想过士兵会为了荣誉、为了利益去拼命,但唯独没想过他们是为了我们。”

“其实也可以算是利益。”李缘说:“我们能给他们带来好日子,这就是。”

尉缭笑了下:“国师,此话可以不用说的。”

嬴政叹了口气,习惯了。

李缘的聪明总是没用在该用的地方。

这道理他能不明白吗?

可如果是用他的说辞,那这不是一件极其适合宣传的事吗?

以后去见了嬴家的祖宗,嬴政都不用说别的,只要拿出这件事然后问一句:你们谁有我得军心?

那岂不是长脸?

尉缭低声解释了一遍,李缘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你也喜欢这种虚荣啊?”

“我从来没说过我不喜欢这个。”嬴政说:“只是我喜欢的是这种真实的、高尚的,而不是那些低俗且带着利益目的的。”

“还有,这不叫虚荣,这叫民心。”

“对对对,民心哦!”李缘笑了。

嬴政起身就走。

哪个帝王不会喜欢这种士卒们发自内心的爱戴呢?

第二天。

嬴政宣布了第一届全军师级比武的冠军,并且留下了那一个班的士兵,让他们和自己一起吃了一顿饭。

李缘也在,并且给了他们一些赏赐——这是他和嬴政商量好的。

当他们回到咸阳时,正值正餐时分。

此时,扶苏正在咸阳新城区的工地上和工人们一起吃着饭。

“这几日,殿下经常去民间询问民情,现在满城百姓都知道,太子随时可能出现在任何一户人家门前。”看着远处那个混迹在人群里、受到百姓热烈欢迎的少年,李斯的笑容是发自真心的。

“百姓甚至自发的清理路面、整洁家中环境,哪怕他们知道太子走到他们那的可能很小。”

“咸阳朝廷的官员们办公时都用心了许多,臣还从未见过他们那么尽责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