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夫子们表示,这只是一篇文章,秦彦的论据和论点都非常充分合理,是一篇好文章,所以他们很欣赏。
学子们听话听音,又不服气的就开始写文章辩驳秦彦。
秦彦乐于接受挑战,当然一些学子写文章不理论,而是通篇污言秽语的,他才不会浪费时间搭理。
国子监的热闹,各位大人当然知道,毕竟不少家中子弟在里头。
有人关注国子监的学风,而京兆府的越大人看了秦彦的文章哈哈大笑。
越大人连起来的心情不好,都消散了,他来了兴致让人去找了京城的说书先生。
于是,京城酒楼茶馆都在宣传秦彦的文章。
方金案成了整个京城百姓津津乐道的事。
事情变成这样,秦彦也没想到。
更没想到,事情还能更大,有朝臣坐不住,弹劾秦彦还有越大人,认为秦彦一个学生,写这样的文章逾越了。
这位大臣被护短的方银,以及国子监祭酒喷的不轻。
祭酒来文的,骂人不吐脏字,而方银来不太友好的,骂人专门带脏字。
对方毫无反击之力。
文章就这么到了皇帝面前,同一份文章,看的人不同,注意的就不同。
越大人看重这文章对民风民俗的纠正,而真正落在皇帝眼里的,只有律法二字。
一篇文章,秦彦多次主动或者隐晦提到律法,他是想以律法试行教化,甚至有大胆想要增添、改律法的打算。
秦彦虽没直接写出来,但皇帝还能看不出来吗?
他看了许久,首先想到的就是太子。
太子若要以律法治国,倒是需要一个支持他政见的人。
而皇帝想的是,是否要通过打压秦彦,斩断太子不切实际的想法?
清衍自然看到了文章,认识多年,他知道秦彦不简单,没想到他还有这份见识。
清闵很明显看到了殿下眼眸里的欣赏。
他试探道:“殿下,可是要拉拢秦彦?”
秦彦现在还只是国子监一个无足轻重的学子,这时候拉拢、培养,更容易得到忠心,而等他以后进入朝堂,再拉拢涉及的事就更多了。
这种学子投靠太子或者别的皇子的事,并不少见。
比如王弓,前段时间,他到底是主动接触了太子,在为太子办成两件事后,正式成为了太子党羽。
这些学子,也是各位皇子们未来的班底。
清衍却摇摇头。
“志向相同的人,总能走在同一条路上。”
清闵心中震撼,没想到太子这么看重秦彦。
走在同一条路的只有伙伴,而不是下属、追随者。
清闵不是不嫉妒的,甚至他猜测,是不是因为方南枝,所以太子特殊照顾了秦彦。
他跟了太子这么久,都没得到这样的评价。
总之,不管怎么样,秦彦因为一篇文章彻彻底底的名扬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