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其他,就是这全员驾马车,就很是稀奇。
虽说马车里的东西被车厢挡住,看不见具体的。
但看地上那有些深的车辙印,想来这马车车厢里的东西怕是不少。
再说赶车的这些人,虽然因着逃荒赶路,衣衫破旧脏污,但每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很不错。
而且,从脸上和身上就能看出来,这些人在吃食上没有太缺着。
看起来,完全不像之前来落户的人那般骨瘦如柴。
这会,看着新来的这些赶着马车的‘富人’,宝山镇的乡民们心里可谓是五味杂陈。
整个宝山镇的人,虽因着这两年养蚕缫丝,不像刚开始过来时那般穷得叮当响。
但这丝绸的大半利润,都在村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吴里长赚去了。
这些村民虽也挣了钱,到底挣得少些。
而这两年一直闹灾,地里的粮食就没有丰收的时候。
虽说怀王也给减免了几成赋税,但交完税后,剩下的粮食还是不够吃。
各家想要不饿死,就需要单独贴钱买粮。
加上最开始过来落户的时候,许多人都没钱,只是盖得茅草屋。
茅草屋是真正的冬冷夏热,下雨漏水,刮风看星空。
众人有了钱,第一时间就是翻盖新屋。
因此,两年的辛苦劳作,除了填饱肚子,也就是盖了一座半泥半砖房。
整个宝山镇除了吴里长家,大部分人家都没太多余钱、余粮。
这会,看这逃难过来的人有这么多家当,宝山镇的人难免会多想些。
一直到陆青青一行人的队伍过去,后头宝山镇的乡民还在议论着。
队伍驾着马车往山脚处赶,路上各种缓坡、陡坡有不少。
驾车赶这种路比步行难许多,尤其在他们车上还有不少水的情况下。
虽说这处如今看起来不怎么缺水,但众人到底经历过严重缺水。
这会,对车厢里的水,那是一点也不想浪费。
因此,整个队伍的人都走得很是小心。
每家的车厢里,都有人专门压着澡桶上的盖子。
一路上小心谨慎,等赶到山脚处时,众人都出了一身汗。
顾不上多休息,车队停下卸下车架后,众人就跑到了空地上,开始规划起宅基地的位置。
有人顺手拿了根棍子,开始在地上划线,规划起房子要怎么盖。
这时候,哪家与哪家挨着,就成了讨论的重点。
队伍里,不止天福娘和村长媳妇想挨着老村长家建房。
还有陆二婶打算挨着爹娘建房,严师傅和几个徒弟们也打算挨着,柱子爹想挨着柱子家等等。
一时间,空地上议论纷纷,一片热闹景象。
此时,山上又有两个妇人带着三个孩子下山。
见到这么多人在此,好奇地望过来。
与此同时,队伍里众人也在悄悄打量这几个妇人孩子。
妇人孩子身上都背着背篓,里面装满了新鲜的桑叶。
其中,两个妇人背上的背篓塞得满满的,压得她们直不起腰。
那背篓的重量,看起来着实不轻。
至于旁边跟着的小孩,背上也都背着小背篓。
虽说看起来也装满了,但是里头的桑叶并未压实。
因此,孩子们还有精力四处打量。
他们生活在这宝山镇,平日里极少见到外人,
这会看到这几十张陌生面孔,很是新奇。
见到队伍里的小石头等几个小孩子时,更是走远了还在回头看。
等队伍停下安置好时,时间也已经接近午时。
陆天明与众人说了一声后,便提了一坛子酒,往吴里长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