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魔鬼训练(1 / 2)

路要一步一步走,训练也要循序渐进。

这句古老的格言在特种部队的世界里,意味着首先要打造一副能够承载未来所有残酷任务与精密技术的强悍躯体。

对于露娜亲自带领的这第1级别31人而言,这个过程更是被压缩到了极致,其强度堪称毁灭与重塑。

露娜自己也暗自将这次训练视为一次锤炼,意图在打磨这些“原石”的同时,进一步压榨自身的潜能,寻求战斗力的突破。

体能训练从第一天起就露出了它狰狞的獠牙。

开场便是五十公里沙漠急行军。

凌晨四点,沙漠的寒意尚未褪去,星辰依旧闪烁,31名志愿者(包括易普拉欣)已全副武装,背负着高达40公斤的标准负重,列队在训练场。

露娜站在队伍最前方,身形挺拔,没有任何多余的热身动作,只是冷冷地扫视着这群即将接受考验的士兵。

她的目光在易普拉欣身上短暂停留——

他几乎是队伍里最矮小的,那套标准配置的“神盾”外骨骼和R-14步枪在他身上显得有些过大,但他调整背带,努力让装备更贴合身体,眼神直视前方,没有丝毫退缩。

“目标,50公里外坐标点。时限,5小时。跟上我的速度,掉队者,第一次警告,第二次直接淘汰。出发!”

露娜的声音如同沙漠的寒风,没有一丝情感波动,说完便转身,以一个稳定却极快的节奏迈步冲入黎明前的黑暗中。

队伍轰然启动,沉重的脚步声和粗重的喘息瞬间打破了沙漠的寂静。

最初的十公里,凭借一股新鲜劲和肾上腺素,队伍还能勉强维持队形。

但很快,沙漠开始展现它的威力。

柔软的沙地极大地消耗着体力,每踩下去一步再拔出来,都如同进行了一次深蹲。

昼夜温差导致沙地结构复杂,时而坚硬,时而松软,难以借力。

逐渐升高的气温更是无情地榨取着每个人体内的水分。

易普拉欣一开始就落在了队伍的中后段。

他的体能基础相比那些出身正规部队、伙食更好的沙特士兵确实存在差距,瘦小的身材负重40公斤更是极大的挑战。

他的步伐显得有些踉跄,呼吸急促,汗水迅速浸透了他的作战服,在冰冷的晨风中又变得冰凉刺骨。

露娜的速度丝毫没有减缓,她像一台不知疲倦的精密机器,匀速前进,甚至还有余暇通过头盔内的通讯器冷冰冰地报出里程和用时,以及不时点出落后者的编号。

“编号17,速度下降5%,警告一次。”

“编号29,水袋吸管垂下,你想在实战中因为这点疏忽暴露吗?纠正!”

易普拉欣的编号是31。

他咬着牙,一声不吭,拼命调整着呼吸和步伐,试图跟上。

但他的腿如同灌了铅,肺部火辣辣地疼。

几次他都差点摔倒,全靠一股狠劲硬生生撑住。

超过二十公里后,队伍开始出现明显的分化。

体能最好的七八个人勉强咬在露娜身后不远处,中间段十几个人苦苦支撑,而后段,包括易普拉欣在内的五六个人,已经逐渐被拉开距离。

一名沙特士兵终于支撑不住,猛地扑倒在地,呕吐起来,随即被后方跟随的医疗车(露娜允许医疗车跟随,但上车即意味着放弃)抬了上去。

这是第一个淘汰者。

易普拉欣看着医疗车从身边驶过,眼中没有丝毫羡慕,反而闪过一丝不甘和愤怒。

他低吼一声,像是给自己打气,竟然开始尝试加速,一步一步,艰难地超越着前方同样步履蹒跚的队友。

露娜通过后置摄像头观察着队伍的情况。

她看到了那个瘦小的身影在后方挣扎,也看到了他试图超越的努力。

她没有出声,只是默默将他的表现记在心里。

三十公里处,太阳已经完全升起,沙漠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蒸笼。

酷热取代了寒冷,成为新的折磨。

又有两人因热衰竭迹象被医疗队强制带离。

易普拉欣的脸色苍白得吓人,嘴唇干裂,每一步都像是在刀尖上行走。

他的意识甚至开始有些模糊,只是凭借本能和一股不愿倒下的执念在移动。

他已经从队尾超过了好几个人,来到了队伍的后半段。

“编号31。”

露娜冰冷的声音突然通过耳机传入他几乎嗡鸣的耳朵。

易普拉欣一个激灵,猛地清醒了一些。

“你的步频乱了,呼吸方式错误。采用三吸两呼的节奏,重心前倾,用大腿和核心发力,而不是用小腿去蹬沙地。调整!”

露娜的指令简洁而精准,没有丝毫鼓励,纯粹是技术性指导。

易普拉欣愣了一下,随即立刻尝试按照露娜的方法调整。

起初非常别扭,甚至更累,但坚持了几百米后,他发现效率似乎真的提高了一点,对体力的消耗也有所降低。

他心中闪过一丝诧异,没想到这位冷酷的顾问竟然会出言指导他这种落后分子。

最终,这漫长的五十公里,足足用了五个多小时才结束。

当露娜站在终点坐标点,看着手下这群几乎瘫倒在地、如同从水里捞出来一样的士兵时,她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在她看来,这个速度简直是蜗牛爬,但这就是现实,她只能在这些“矮子”里面挑选相对能用的。

易普拉欣是倒数第十几个到达的。

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他直接瘫倒在地,剧烈地干呕着,感觉全身的骨头都要散架,肺叶如同撕裂般疼痛。

但他做到了,他没有被淘汰。

第一周的时间,就在这种极高强度的磨损下飞速流逝。

每一天都是对生理和心理极限的挑战。

拂晓前的50公里沙漠负重行军成了每日固定的“开胃菜”。

易普拉欣逐渐适应了沙漠的行进技巧,虽然依旧艰难,但他再也没有落到最后几名。

他学会了分配体力,学会了利用地形,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忍受无休止的痛苦和疲惫。

他的眼神越来越锐利,带着一股狼一样的狠劲。

白天的综合体能训练更是花样百出。

斯巴达式的crossFit课程让他们在沙地里翻滚、扛着原木奔跑、拖着沉重的轮胎前行;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让心跳始终处于爆表边缘;

巴西柔术和Krav aga的近身格斗训练,则让易普拉欣吃尽了苦头。

他野路子的打法在系统性的格斗术面前破绽百出,每天都被摔打得鼻青脸肿。

但他每次被击倒,都会立刻爬起来,眼神凶狠地再次扑上,甚至会在休息时间偷偷模仿练习,那股不服输的劲头让顾问们都暗自点头。

冷水生存训练在一个临时搭建的大型冷水池中进行。

露娜要求他们在冰冷刺骨的水中完成各种任务,包括水下装备组装、逃脱捆绑等,旨在磨砺他们在极端环境下的冷静和操作能力。

易普拉欣出身加沙,对水并不陌生,但这种刻意制造的低温环境依然让他痛苦不堪,嘴唇冻得发紫,肌肉不受控制地颤抖,但他每次都坚持到最后。

下午的基础武器训练是易普拉欣相对擅长的领域,但他同样投入了十二分的努力。

R-14步枪的极端条件故障排除,他会在其他人休息时,独自一人反复练习蒙眼拆解组装,手上被冰冷的金属零件划出无数口子也毫不在意。

每天1000发以上的实弹射击,他不仅是完成数量,更是精益求精地研究不同距离、不同环境下的弹道,默默记录着数据。

他的射击成绩稳步提升,从一开始的中等偏上,逐渐稳定在了前列。

速射机枪的压制战术和弹药更换,他反复练习,追求最快的速度和最稳的姿态。

夜晚的理论课程对易普拉欣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他受教育程度有限,很多军事术语、地图符号、弹道学原理对他来说如同天书。

但他拿出了比体能训练更狠的劲头。

他几乎是缠着蜂医和其他稍有文化的队友请教,用最笨的方法死记硬背。

别人晚上10点下课可能还会有点自由时间,他却几乎每天都熬到凌晨三四点,就着微弱的台灯灯光,啃着那些晦涩的教材,眼睛里布满了血丝。

他的理论考试成绩起初惨不忍睹,第一次闭卷考试甚至不及格,得到了第一次警告。

但他没有气馁,第二次考试,竟然勉强爬到了及格线边缘。

每一天的伙食补给时间,对学员们来说如同战斗。

高强度的训练消耗巨大,每个人都饥肠辘辘。

大多数人会尽可能多地摄取食物,然后抓紧时间休息哪怕十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