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将北伐进行到底 > 第四十章 花重锦官城

第四十章 花重锦官城(1 / 2)

十月初的巴蜀是不同于北地平原的,气候宜人,温暖潮湿,就连官道旁的树木也还是泛着绿色。

所谓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虽然此时已经不是春日,可菊花的盛开却使得成都变得更加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此番盛景,自然让陆游产生了吟诗的冲动。

平心而论,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即便将此当作轶事流传到后世,一名诗词大家触景生情,想要吟诗作赋,又有什么值得诧异的呢?

然而陆游却是在产生这般心情时直接愕然当场,并且不顾周围属吏官员豪绅在侧,站在当场静静沉思起来。

直到片刻之后,陆游方才琢磨透彻,并且微微叹气。

他原本就是一个喜欢诗词,并且擅于写诗词之人,十二岁的时候就能为诗作文,在三十岁时就广有文名,并写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足以流传千古的诗句。

然而在北伐这几年之间,陆游却只是写出一首早已有了腹稿的《示儿》,其余竟是一无所出,如今想来,他自己都觉得有些诧异。

可是为何往年不写,而今日却要写?往日无感,今日却又心血来潮了呢?

陆游心中突兀想起了一句话来:文章憎命达。

现在想来,之前北伐时,哪怕处于朝不保夕,一日百战的艰难境地,却也能上下齐心,同心同德,做事也是畅快异常,哪里如同现在这般束手束脚?

所以难道在北地,继续与金国作战,方才是自己应得的命运吗?

想到此处,这名新任的四川制置使方才举起了酒杯,在饮宴大堂上,在一众本地官员与豪绅的怪异目光中,缓缓说道:“诸位,且共饮此杯。”

场中气氛这时方才稍稍缓和,自四川转运使王炎以下,齐齐举杯,口称为相公寿。

然而众人皆饮罢杯中之酒后,却见高居首位的陆游微微一叹,将满是酒液的杯子放回到案几上,竟是一口都没喝。

众人皆知道这是戏肉来了,齐齐打起了精神。

陆游眼神微微扫过在场众人,随后将目光聚焦在了成都府通判王会身上,再次举起酒杯,轻声说道:“王通判,你们成都王氏已经有了好大的田产,就不能将那些吞没的军屯民屯吐出来一些吗?”

王炎闻言扶住了额头,有些无奈。

作为赵眘上位之后被提拔上来的少壮派,同时也是主战派,王炎天然就是陆游的政治盟友,但是两人的想法不能说不谋而合,却也算得上天差地别。

四川军政该梳理吗?

自然是应该的。

别的不说,单单只说成都府的士族豪强就太多了一些,他们隐匿的田产与户口堪称天文数字。

而且与中原的不同,中原的士族还有豪强属性,属于文武一体两面。而四川的士族就是依靠在宋国官场之中的能力,来统御四川豪强了。

这其实已经算是某种分封建制,也因此,无论是哪任主官来治理蜀地,终归还是要跟士族打好关系的。

之前宋国朝廷不用蜀地士大夫,也有一小部分原因在其中,这些百年世家的地方权力实在是太大了。

就比如被陆游当面询问的王会,其人乃是北宋名相王珪的孙子。

王会有个姑姑,嫁给了郓州教授李格非,生了个女儿唤作李清照。

王会的同父异母姐姐嫁给了秦桧,就是后世在岳飞墓前跪着的那个王氏。

他还有个姑姑,嫁给了宋徽宗朝的宰相郑居中。

就这种家世,哪个豪强敢在他们面前炸刺?

更何况像王家如此庞大的世家在四川还不止有一个。

仅仅是成都府左近,就还有范氏与宇文氏两大家族。

范氏更是不得了,乃是从两汉就扎根巴蜀的家族,在两晋还出现过天师道宗师范长生这等有力的宗教人士,并且协助李雄建立成汉。

至于朝堂中的影响力,就单单说一事。

成都范氏与范仲淹都自认为唐代宰相范履冰的后人,可想而知范氏究竟庞大到了何种程度。

至于宇文氏,也是从南北朝时期就扎根成都的士族,在宋朝之时更加发达,宇文宗象,累赠太师、魏国公,宇文邦彦,累赠太师、齐国公。

而到了宋徽宗时期,宇文邦彦的三个儿子,宇文虚中、宇文粹中、宇文时中更是各个都是宋国重臣。

尤其是宇文虚中,他竟然在不失节的情况下,在金国也能混个尚书的职位,也算是难得的人才了。

还有宇文时中,他的女儿嫁给了张浚,就是那个曾经为主战派赤帜,如今刚刚死在下蔡城的张浚。

如此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哪怕动一动也是要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王炎的想法很简单,那是要徐徐图之。

而陆游明显则是另一种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