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0章 骊山封地(2 / 2)

瞬间,一股强烈的责任感笼罩在了李北玄的心中。

但他依旧没说什么,只是沿着一条被车轮压出的土路,继续深入。

再往前走,便不再是一片荒芜了,甚至偶尔,还能看到一些村落。

不过这些村落的规模都很小,大多是低矮的土坯房或茅草屋。

田地看起来,也并不算肥沃,很多地方显然缺乏水利设施,只能靠天吃饭。

村民们大多面黄肌瘦,衣着破旧,看得出,生活相当困苦。

这里离蓝田也不算远,怎么日子……过成了这样?

李北玄皱了皱眉,问道:“敢叔儿,这里的赋税情况怎么样?”

而听到李北玄问起赋税,李敢脸上的自豪稍稍收敛。

微微叹了口气,语气变得沉重起来:“少爷,您问到点子上了。这里的百姓日子过得苦,正是因为赋税繁重。”

“不过,倒不全是朝廷征的税。”

李敢抓了哈脑壳,突然想起来,自家少爷虽然智慧过人,但在某种程度上十分……没有常识,对很多情况都不了解。

于是李敢组织了一下语言,随后详细地对李北玄解释道:“咱们这片封地,以前归属比较模糊,一部分是官田,一部分是几位勋贵的职田,还有不少是无主的荒地,管理上很是混乱。”

“朝廷的租庸调固然是有的,但执行起来,却是层层加码,胥吏从中盘剥,早已超出了法定数额。”

“而更可恨的是,除了朝廷正税,地方上的乡绅豪强,也常常勾结里正、胥吏,巧立名目,额外征收各种杂税杂役。”

李敢指着远处隐约可见的村落,愤懑地说:“比如刚才咱们路过的那个村子,他们每年交的税,简直多到堪称离谱,据老奴了解到的税种就有七八种。”

“上山砍柴打猎,要交山货钱,日常生活要交保甲费,除此之外,还有修路钱、剿匪捐……”

“甚至家里多养只鸡鸭,都要交禽畜税。名目之多,简直闻所未闻!”

“少爷,你知道吗,这里的百姓辛苦一年,打下的粮食,交了朝廷的,再交了这些阎王债,能剩下的口粮往往不足三四成,勉强糊口都难。”

“遇到荒年,就只能卖儿卖女,或是举家逃亡了。”

“如果不是赋税太重,咱们三千户的实封里,少说得有一万人口,结果现在,堪堪只有八千。”

李敢有些抱怨的说道。

而李北玄越听,眉头皱得越紧。

“此地距离京城并不算远,官府难道不管吗?”

“管?”

李敢苦笑一声,摊手道:“少爷,您想啊,能在天子脚下,还如此横行乡里的乡绅,哪个在官府里没有点关系?那些胥吏,往往就是他们的帮凶,甚至就是他们家族的子侄。”

“百姓就算想告,也不知道去哪里啊,最后,也只能忍气吞声咯。”

“而且,以前这片地,之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主人,几位有份的勋贵老爷们也是鞭长莫及,或者根本不在意这点小利。”

“反正对于他们来说,只要他们自己能拿到该得的那份收益就好,底下的龌龊事,他们是懒得过问的。而这……自然也就更让那些地头蛇无法无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