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沉默片刻,道:“让他上来。”
简雍穿着素色锦袍,缓步走上城楼,见刘璋背对着他望着城外,拱手道:“季玉公,玄德公让我带句话。城破只在旦夕,他不忍成都再遭雒城之祸。”
简雍是刘备早年便结交的挚友,自年少时便与刘备情谊深厚,此后一直追随其辗转四方,见证了刘备早期颠沛流离的创业历程。
十几年前,当刘备还一无是处前往荆州投奔刘表时,简雍已与麋竺、孙乾一同跻身刘备身边核心幕僚之列,担任左将军从事中郎一职。简雍此人凭借机敏善辩的特质,常以说客身份为刘备奔走联络,成为其外交与沟通事务中的重要助力。
三年前,刘备受刘璋邀请进入益州,简雍作为刘备随从一同前往,凭借亲和的谈吐与多年积累的声望,与刘璋见面后便赢得对方的好感与赏识。
刘璋此时再见到简雍,简直百感交集。
刘璋眼底布满血丝:“玄德想要益州,我给。但他能保证,百姓不再流血吗?”
“玄德公在雒城已立誓,入成都后开仓放粮,轻徭薄赋。” 简雍从袖中取出一卷文书,“这是他亲笔写的安抚令,若有士兵扰民,立斩不赦。”
刘璋接过文书,指尖抖得厉害。文书上的字迹苍劲有力,可他眼前晃过的,却是雒城巷战里百姓的尸身,是那些在战火中失去家园的流民。
“我父子治益州二十一年,”刘璋尽量笑了一笑,笑声里满是疲惫,“没给百姓带来富贵,却让他们受了三年刀兵之苦。若投降能让他们活下去,这印绶,我交。”
三日后清晨,成都的城门在吱呀声中缓缓打开。
刘璋穿着一袭洗得发白的锦袍,捧着益州牧的金印,一步步走出城门。雾气还未散尽,他看见刘备站在城外的高台上,玄德公袍被秋风吹得猎猎作响,身后的诸葛亮羽扇轻摇,张飞、赵云按剑而立,马超的银甲在晨光里闪着冷光。
“季玉。” 刘备走下高台,声音里带着复杂的情绪。
刘璋将金印递过去,动作缓慢,语气很复杂:“玄德,益州给你了。记住你对百姓的承诺,别让他们再受苦了。”
刘备接过金印,入手沉甸甸的。他望着刘璋憔悴的面容,忽然想起当年在徐州的相遇,那时的刘璋还是个意气风发的宗室子弟。
“我会的。” 刘备郑重颔首,“我已让人在巴郡东部为你备好宅院,衣食无忧,你们一家人可安心休养。”
刘璋没有回头,没有留恋,即刻带着家眷登上了前往巴郡的马车。
车轮碾过石板路的声响里,刘璋听见身后传来百姓的哭声。那哭声里,或许也有不舍,有同情,还有庆幸,更多的是对和平的期盼。
自此刘备入主成都,一月后,刘备在成都府衙自封益州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