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赶紧应着,转身去割肉。
苏岁岁:“要不咱们去李家庄看看,学学他们的法子。”
李家庄离菜市场不远,骑车十分钟就到。
刚好,村口的老槐树下挂着个木牌子,写着“李家庄土猪认养点”。
几个穿中山装的城里人正跟着一个老农往猪场走,手里拿着笔和本子,时不时记着什么。
“同志,你们是来认养猪的?”
老农看见苏岁岁,笑着迎上来。
“不是,我们是邻村合作社的,想来学学认养的法子。”
苏岁岁递过去一袋红糖,“您先歇歇,给我们说说呗。”
老人没推辞,笑着接过红糖。
“这法子是我儿子想的,他在县城当老师,说城里人就信现养现杀,觉得新鲜。”
“我们跟县城的几个单位家属院联系,让他们来参观,交定金就能认养,还能给他们开个认养证明,他们回去能跟单位说买的是放心肉。”
“那加工咋办?”赵建军问,“城里人不会杀猪,总不能让他们自己弄吧?”
“我们跟公社的屠宰点合作,收10块钱加工费,杀好、劈好,用草绳捆着,他们直接拎走。”
“上个月我们认出去12头,赚了600块定金,饲料钱都不用愁了。”
苏岁岁心里有了谱,谢过老农,又去屠宰点看了看。
屠宰点是公社办的,有正规的屠宰证,墙上挂着卫生合格的奖状。
几个工人穿着白大褂,正在处理一头猪,动作麻利。
“咱们回去就搞认养!”
苏岁岁骑上自行车,“先联系县城的家属院,再跟公社屠宰点合作,肯定能行!”
赵建军有点犹豫:“城里人能信咱们吗?咱们合作社的猪场没他们的大,也没他们的名气。”
“咱们跟供销社合作了这么久,吃过咱们猪肉的顾客不少。”
“到时候可以让客户看猪的长势,毛色,让他们自己感受。”
“咱们回去就办,先收拾猪场,把猪分圈养,每圈挂个牌子,写清楚猪的出生日期、品种,我再去印点宣传单,去县城的家属院发。”
回到村里,已经是下午三点。
苏岁岁没歇着,立马召集村民开会。
村部里挤满了人,连门槛上都坐着人,苏岁岁把认养的法子一说,立马炸了锅。
“认养?城里人能交定金吗?别是骗咱们的吧?”
老汉抽着旱烟,一脸怀疑。
“就是!50块定金可不是小数目,城里人能这么痛快交吗?”
赵建军拍了拍桌子:“我觉得能行!李家庄都搞成了,咱们咋不行?咱们的猪喝的是后山的泉水,比他们的猪长得还好,城里人肯定愿意认!”
“可咱们没跟家属院联系过,咋找人家啊?”
苏岁岁:“我明天去县城,我丈夫的战友方云白,他媳妇在县医院当护士,认识不少家属院的人,让她帮着牵线。再印点宣传单,写上散养土猪,现养现杀,认养有证明,肯定能吸引城里人。”
“也可以在我外公的企业发宣传。”
说到这儿,大家俨然放心了不少。
“对哦,小苏同志来头不小,有你在,肯定没问题。”
“那屠宰点咋办?咱们村没有屠宰点,总不能让城里人去公社吧?”
“我去跟公社书记说,咱们合作社跟屠宰点合作,长期加工,让他们给咱们优惠点加工费。”
“咱们还能搞个认养套餐,认养一头猪,送10斤腊肉,腊肉咱们自己做,用后山的柏树枝熏,城里人肯定爱吃。”
“如果他们吃得好,到时候咱们可以卖腊肉、香肠,其他农产品等都可以做起来。”
村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慢慢松了口。
“别说,我看行。”
“是啊,说不定其他买卖也能做起来。”
“要是真能行,俺愿意把俺家的两头猪拿出来认养。”
“我也愿意!”
“我家男人能帮着看猪场,给城里人介绍猪的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