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独孤信返家(2 / 2)

正当他沉思时,门外传来亲将刘桃枝的声音:"大王,独孤信携家眷前来拜会。"

刘璟挑眉一笑:"这个独孤信,我让他回家团聚,他还把家人带过来了,是打算让我管饭吗?让他们进来吧!"

不多时,独孤信带着一对儿女步入书房。刘璟抬头望去,不禁莞尔:"信兄,你儿子女儿都这么大了?我还是第一次见。"

独孤信苦笑:"臣成家早,不知不觉孩子就这么大了。"随即示意子女行礼。

"独孤罗、独孤般若拜见汉王殿下!"两个孩子躬身下拜,举止得体。

刘璟亲自扶起他们,温和道:"既是带家人来访,就不是公事,不用拘礼。"

"大王,礼不可废。"独孤信正色道。

刘璟摇摇头,苦笑说:"你啊,随你吧..."转身从案上取来几块黄糖递给两个孩子,"尝尝,司农寺新研制的蜜糖。"

独孤罗和般若高兴地接过,剥开糖纸含入口中。甜味在舌尖化开,般若偷偷打量着眼前的汉王——不过二十多岁,剑眉星目,面如冠玉,举手投足间尽显王者风范。她的小脸微微发红,对这个英俊的君王产生了几分崇拜。

刘璟并未留意小女孩的心思,对独孤信道:"既然你来了,我正好要跟你说。你这次出镇南中,局势不明,巴蜀的南梁士族蠢蠢欲动,你可能短期内回不来。不如把家人带去赴任吧。"

独孤信一怔,连忙道:"大王,于礼不合。而且子女尚小..."他心中感动,却不敢接受这份殊荣。汉国虽无明确的"质任"制度,但地方大员留家眷在京已是心照不宣的规矩。

刘璟摆摆手:"信兄,我们相交多年,如何连你我都不信,还能信任谁?我特许你带家人赴任。"

独孤信热泪盈眶,单膝跪地:"臣定不负大王厚望,必稳定南中局势!"但他仍坚持只带一位夫人和长子上任,其他孩子留在长安。

刘璟知他性子,不再强求:"好吧,你这个人就是太固执。我今天很忙,没时间管你饭,快走快走。"语气中却满是亲昵。

独孤信带着子女告退离去。刘璟望着他们的背影,嘴角含笑。七年的征战沙场,时间已经证明了独孤信的忠诚。

——————

回府路上,独孤般若突然问道:"父亲,汉王长得真好看,我将来能嫁给他吗?"

独孤信忍俊不禁,揉了揉女儿的小脑袋:"你啊,还太小了。而且汉王已经娶妻了,你只能嫁给汉王当妾了。"

"妾是什么?好吃吗?"般若歪着头,天真无邪地问。

独孤信哈哈大笑,不再回答,策马扬鞭奔向独孤府。但女儿的话在他心中留下了烙印——若是将来...或许也不是坏事?

回到府中,三位夫人早已备好家宴。席间独孤信说起汉王特许带家眷赴任之事,如罗氏当即道:"我随夫郎去南中!郭妹妹和崔妹妹留在长安照顾其他孩子。"

郭氏和崔氏虽不舍,但也知长幼有序,如罗氏作为正室理应陪同。

独孤罗兴奋道:"父亲,我可以做您的亲兵了!我已经学会使枪了,杨师傅都说我练得好呢!"

独孤信欣慰地看着长子:"好,明日让我试试你的枪法。若是真有所成,就许你做我的亲兵。"

家宴持续到深夜,烛光温馨,笑语不断。独孤信望着家人,心中充满感激——得君如此,得家如此,夫复何求?

而在他不知道的地方,十二岁的独孤般若悄悄将那块包过黄糖的绢帕珍藏起来,上面仿佛还留着汉王指尖的温度。小女孩的心思如同初绽的花蕾,在这个温暖的夜晚悄悄萌发。

夜深人静时,独孤信独自站在院中仰望星空。如罗氏轻轻为他披上外袍:"夫郎在想什么?"

"我在想,"独孤信握住妻子的手,"这些年的征战值得。为了汉王这样的明君,为了给你们一个太平盛世,所有的牺牲都值得。"

如罗氏依偎在丈夫怀中,轻声道:"只要夫郎平安,我们就知足了。"

月光洒在这对夫妻身上,宁静而美好。但他们都明白,这样的团聚只是暂时的——南中的局势,还需要独孤信去稳定。大战,才正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