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清晨的阳光穿过妇女发展基金会会议室的百叶窗,在深灰色桌布上割出一道道金棱。
程律推了推眼镜,指节抵着太阳穴——他凌晨三点才改完志愿团章程,眼下浮着青影,却比任何时候都精神。
"人到齐了。"他抬头时,门被轻轻推开。
苏明玥穿件素色针织裙,手里抱着个深棕牛皮文件袋;她身后跟着方媛,小姑娘的白衬衫第二颗纽扣还扣错了位置,手指绞着衣角,发梢沾着点早饭的芝麻粒。
六位公益律师陆续落座。
最年长的张律师翻着程律提前发的案例集,老花镜片反着光:"小程,这案子跨度三年,涉及七家企业,你确定能......"
"能。"苏明玥开口,声音像浸过晨露的弦。
她把文件袋推到桌中央,抽出一沓蓝白封皮的模板:"这是标准化证据包。
时间戳截图要精确到秒,云存储记录需同步至第三方服务器,见证流程必须有两名无利害关系人签字——我让人测过,按这个流程走,胜诉率能从28%提到72%。"
方媛突然吸了吸鼻子。
所有人的目光转过去,她耳尖通红,从帆布包里摸出个皱巴巴的U盘:"我...我三年前给周曼卿做的市场分析,全在这儿。
当时她让我删了云端,说'新人要学会分享'。"她捏着U盘的手在抖,"可我偷偷刻了盘,藏在老家腌菜坛里。"
会议室静得能听见空调的嗡鸣。
苏明玥伸手覆住方媛发抖的手背,温度透过针织衫渗过来:"你看,不是只有你在等天亮。"
程律的钢笔尖在章程上顿住。
他望着苏明玥眼里跳动的光,突然想起昨夜她发的消息——"伞骨要硬,伞面要暖"。
原来所谓造伞,是把每个被雨打过的人,都变成伞骨里的钢筋。
同一时间,二十公里外的云港财经杂志社。
沈昭把最后一叠调查材料拍在主编桌上时,咖啡杯里的奶泡正慢慢塌陷。
"《沉默的成本》。"主编推了推方框眼镜,"数据扎实,案例鲜活,但缺管理层回应。"他敲了敲稿纸,"没有企业方说法,这稿子发不出去。"
沈昭的指甲掐进掌心。
三个月来她蹲过茶水间,翻过垃圾桶,甚至混进恒信年会偷录了半小时——此刻却要她去敲那个让无数人沉默的门。
"我打。"她抓起手机,通讯录里"恒信总裁办"的号码被按得发亮。
前三通都是忙音,第四通接通时,她听见自己的声音比平时更冷:"沈昭,《云港财经》记者。
关于周曼卿涉嫌剽窃下属成果的报道,需要贵司官方回应。"
电话那头的转接音刺得耳膜发疼。
半小时后,恒信副总裁陈立明的脸出现在视频里。
他系着定制袖扣,背景是落地窗外的金融中心,语气却像抹了层油:"公司高度重视,已启动内部审查......"
"陈总。"沈昭按下录音键,"三年前周曼卿调阅方媛文件时,系统有三次异常登录记录;两年前她修改林晓的方案,IP地址显示在您办公室隔壁。"她翻开笔记本,纸页发出脆响,"贵司的内部审查,为何从未发现这些?"
陈立明的喉结动了动。
他身后的百叶窗被风掀起一角,漏进的光正好照在他鬓角的汗上:"我们...正在调查。"
"正在调查。"沈昭重复,指节抵着桌面,"三年前苏明玥被截胡升职时,你们也说'正在调查'。"她关掉视频,屏幕里陈立明的脸骤然黑掉,像被按灭的灯。
夜幕降临时,恒信大厦38层的VIP会客室飘着冷萃咖啡的苦香。
周曼卿捏着骨瓷杯的手劲大得离谱,杯壁发出细响:"李董,我按您要求拖慢了和李氏的合并案,可现在舆论......"
"是你自己贪心。"李婉婷的父亲放下茶盏,镜片后的目光像把刀,"你该只拿方案,不该动股权。"他直接敲了敲桌上的平板电脑,屏幕里是沈昭的采访片段,"现在唯一办法,找个替罪羊。"
周曼卿的指甲在杯底划出白痕。
她望着窗外渐次亮起的霓虹,突然想起方媛今天在会议室举着U盘的样子——那双手多像三年前的苏明玥,攥着被撕碎的升职通知,眼睛里烧着火。
"我知道该找谁了。"她起身时,羊绒大衣扫过桌角的咖啡渍,"陈哲。"
电梯下行时,她盯着金属门里自己的倒影。
睫毛膏在眼尾晕开,像滴化不开的墨。
手机突然震动,是陈哲的微信:"周总,志愿团需要前恒信员工做证人,我签了。"
她的瞳孔骤缩。
电梯"叮"的一声开门,穿制服的安保正巡逻经过——为首的高队扫了她一眼,帽檐压得低低的,看不出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