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 1967 年国际医学中心,一楼的 “时空医学实验室” 里,科研人员正围着一台形似 “能量茧” 的设备忙碌。设备通体呈淡蓝色,内部躺着一位腿部受伤的志愿者,透明舱体上跳动着密密麻麻的参数,屏幕显示时空能量频率稳定在 “4.8hz”。江浅站在实验室中央,看着实时传输的细胞修复数据,对身边的医学专家陈教授说:“这是我们研发的第三代‘时空能量修复仪’,经过半年调试,终于能精准控制能量频率,现在就看临床效果了。”
陈教授指着屏幕上的细胞动态图,眼中满是期待:“你看,受损细胞在能量作用下,分裂速度比正常情况快 3 倍,而且修复后的细胞活性更高。之前动物实验中,原本需要 14 天愈合的伤口,用 4.8hz 频率的时空能量治疗,7 天就能结痂,这次人体试验要是成功,将彻底改变创伤治疗的模式。”
三天后,志愿者的伤口愈合情况让所有人惊喜 —— 原本深达 2 厘米的伤口,边缘已长出新鲜的肉芽组织,红肿消退了大半。当医生拆开纱布时,志愿者激动地说:“太神奇了!受伤那天我以为至少要躺一个月,现在不仅能慢慢走路,伤口还不怎么疼了!” 陈教授笑着解释:“这是因为 4.8hz 的时空能量能激活细胞内的‘修复因子’,就像给细胞装上了‘加速器’,让它们快速完成自我修复,而且不会留下明显疤痕。”
这一突破很快应用到临床。1967 年医学中心的外科病房,65 岁的张大爷因糖尿病导致腿部溃烂,传统治疗三个月未见好转,甚至面临截肢风险。家属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让他接受时空能量治疗。治疗前,张大爷的右腿溃烂面积达 10 平方厘米,伤口处渗着脓液,他沮丧地对主治医生李医生说:“李大夫,我这腿是不是没救了?以后可咋走路啊!” 李医生握着他的手安慰:“大爷您放心,我们用最新的时空能量修复仪,专门针对糖尿病足的细胞修复,肯定能有效果。”
治疗开始后,李医生根据张大爷的身体状况,将时空能量频率调整为 “4.2hz”—— 这是科研团队针对慢性伤口研发的专属频率。每天 30 分钟的治疗,张大爷能清晰感受到伤口处传来淡淡的温热感。一周后,伤口溃烂面积缩小到 5 平方厘米,脓液消失;两周后,伤口开始结痂;一个月后,痂皮脱落,长出了淡粉色的新皮肤。复查时,张大爷扶着助行器,在病房里慢慢走了一圈,激动得热泪盈眶:“谢谢你们!是这‘能量仪器’给了我重新走路的机会!”
除了创伤治疗,时空能量在慢性疾病领域也展现出惊人效果。1967 连医学中心的 “慢性疾病治疗区”,摆放着数十台 “时空能量调节仪”,针对高血压、关节炎、失眠等慢性疾病,科研团队研发了不同频率的治疗方案。58 岁的王阿姨患类风湿关节炎多年,手指关节严重变形,连拿筷子都困难。接受 “3.6hz 时空能量” 治疗两周后,她的手指能慢慢弯曲,疼痛也减轻了不少。
在治疗室里,王阿姨一边接受治疗,一边和旁边的患者聊天:“以前我试过针灸、吃药,都不管用,没想到这‘能量治疗’这么厉害,现在我不仅能自己做饭,还能帮孙子织毛衣呢!” 旁边的李大叔患有高血压,他指着仪器上的频率显示说:“我用的是 5.1hz 的能量,治疗一个月,血压从 160\/100 降到了 130\/80,现在每天只吃半片药,比以前轻松多了!” 负责治疗的张医生解释:“不同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不同,对应的时空能量频率也不一样。比如关节炎是关节细胞活性降低,3.6hz 能量能唤醒细胞活力;高血压与血管平滑肌紧张有关,5.1hz 能量能放松血管,从根源上调节血压。”
更令人振奋的是,时空医学与基因编辑技术的结合,为遗传性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1967 连医学中心的 “基因治疗实验室” 里,科研团队正在研发针对 “遗传性地中海贫血” 的治疗方案。实验室的培养皿中,装载着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在时空能量与基因编辑工具的共同作用下,干细胞中的致病基因正在被精准修复。
“传统基因编辑技术修复效率低,而且容易损伤正常细胞,” 科研负责人赵博士指着显微镜下的细胞说,“我们发现,2.9hz 的时空能量能打开细胞的‘基因通道’,让编辑工具更精准地找到致病基因,修复效率提升了 50%,还能减少副作用。” 江浅看着屏幕上的基因测序结果,欣慰地说:“这意味着,遗传性疾病不再是‘不治之症’,只要精准结合时空能量与基因编辑,就能从根本上治愈疾病。”
4 岁的小宇是这项技术的首批受益者。他出生时就被诊断为重度地中海贫血,每月都要输血维持生命,身体虚弱得连跑跳都做不到。小宇的妈妈带着他来到医学中心,抱着忐忑的心情接受治疗。治疗前,小宇怯生生地拉着赵博士的衣角问:“叔叔,我什么时候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在操场玩呀?” 赵博士蹲下身,温柔地说:“等治疗结束,你不仅能在操场玩,还能跑第一呢!”
治疗过程中,科研人员先提取小宇的造血干细胞,在实验室用时空能量打开基因通道,再通过基因编辑修复致病基因,最后将修复后的干细胞回输到小宇体内。一个月后,小宇的血红蛋白浓度从 60g\/L 提升到 110g\/L,达到了正常水平;三个月后,他不再需要输血,脸色也变得红润。复查那天,小宇在医院的小操场跑了一圈又一圈,妈妈看着儿子欢快的身影,泣不成声:“以前我总担心他活不长,现在终于看到希望了,谢谢你们研发这么好的技术!”
为了让时空医学惠及更多人,1967 连医学中心还与 1913 年、1938 年的医疗机构展开合作,培训当地医生操作时空医学设备,建立 “跨时空远程治疗平台”。1913 年的偏远山村,村民们很难接触到先进医疗技术,通过远程平台,1967 年的医生能实时调整时空能量治疗参数,为当地患者提供精准治疗。
在 1913 年的村卫生室,60 岁的刘奶奶因中风导致半身不遂,当地医生通过远程平台,连接 1967 年的 “时空能量康复仪”,为她制定了 “4.5hz 能量 + 康复训练” 的治疗方案。治疗一个月后,刘奶奶的左手能慢慢抬起,还能说简单的句子。村医激动地对远程连线的李医生说:“太感谢你们了!以前遇到中风患者,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瘫痪,现在有了这技术,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治病!”
随着时空医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疑难病症被攻克。1967 年医学中心每年都会举办 “时空医学论坛”,来自全球的医学专家汇聚一堂,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在一次论坛上,江浅看着台下来自不同时空的医生、科研人员,感慨地说:“时空医学的突破,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跨时空合作的成果。未来,我们要继续探索时空能量与人体健康的奥秘,让更多人摆脱疾病的困扰,为人类健康事业开辟新的天地。”
夕阳下,1967 年医学中心的病房里,患者们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时空能量设备发出柔和的光芒,映照在每个人充满希望的脸上。在时空医学的助力下,曾经的 “不治之症” 正在变成 “可治之病”,人类健康的未来,正朝着更光明的方向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