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花盆是青陶的,比原来那个裂了缝的塑料盆稳重不少。
陆子昂小心地把绿萝移栽进去,填上土,浇透水,放在窗台阳光最好的位置。
嫩绿的叶子衬着深色的陶盆,显得格外精神。他退后两步看了看,觉得这钱花得值。
胡师傅那笔“润笔费”解决了换盆的财政危机,还略有盈余,够买几斤好茶叶。
陆子昂对此很满意,觉得这种“知识变现”方式比面对西装革履的资本代表舒服多了,至少不用听那些拗口的“价值转化”、“生态闭环”。
他以为这事就像往湖里扔了颗小石子,涟漪散尽也就完了。
没想到,这颗石子有点特别,它沉底之后,自己又蹦跶了几下。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宇文殇正对着电脑屏幕皱眉思索,忽然“咦”了一声,手指飞快地敲了几下键盘,然后把屏幕转向陆子昂:“老陆,你看这个!”
是一个小众的文艺类公众号发的文章,标题是《藏在影视城角落的‘人间真实’:论一件道具的自我修养》。
文章配了几张图,正是那家仿古客栈民宿的实景,重点展示了柜台上的那本“掌柜手记”。
作者用极其夸张的笔触赞美了手记的字迹,称其“拙朴中见真趣,潦草里藏乾坤”,“每一笔都仿佛带着市井的烟火与岁月的包浆”,是“近年来难得一见、充满生命力的民间书写”,甚至上升到了“对抗工业糖精式审美”的高度。
文章写的那些“购猪骨二十文”、“瓦片价昂肉疼”之类的鸡零狗碎。
“这都什么跟什么?”陆子昂觉得莫名其妙,“就我那狗爬字,还能看出乾坤和包浆?”
宇文殇憋着笑:“网友评论更精彩,你自己看。”
评论区俨然成了大型阅读理解现场:
“绝了!这字一看就有故事!‘天雨客稀心烦’,短短六个字,道尽了多少小生意人的辛酸!”
“我宣布,这位神秘的‘掌柜’就是我的互联网嘴替!‘阿黄馋肉’像我惦记奶茶的样子!”
“有没有人觉得这笔迹有点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
“回复楼上:是不是有点像前阵子那首《老街的雨》的词作者?那个退圈的陆子昂?”
“卧槽!你这么一说……真有点像!不会真是他吧?”
“不可能吧,人家是影帝哎,就算退圈了,字能写成这样?(没有贬义,就是觉得很接地气)”
“万一呢?这才是真·体验派·演员的自我修养啊!”
陆子昂看得额头青筋直跳。他就想安安静静赚点买花盆的钱,怎么又被人扒拉出来了?
还“民间书写”、“对抗审美”?这帮人是不是闲得慌?
他这边还没缓过劲,胡师傅的电话就打来了,语气激动得语无伦次:
“陆老师!陆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