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老街的青石板路在午后阳光下泛着温润光泽,两旁仿古店铺鳞次栉比,空气中弥漫着香料、茶叶与中药混合的独特气息。“百草堂”的黑底金漆招牌古色古香,透着岁月沉淀的厚重感。
苏吕推门而入,门楣上的黄铜铃铛发出清脆叮当声。
一股浓郁纯正的药香扑面而来,瞬间涤荡了外界喧嚣。店内宽敞,靠墙是顶天立地的巨大药柜,无数带黄铜拉环的小抽屉上贴着工整的毛笔字标签。
柜台后,穿藏青色盘扣唐装的老者正戴老花镜对着账本拨弄紫檀木算盘,噼啪作响——他便是百草堂掌柜孙德福,六十多岁,清瘦精明,花白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哟,稀客!是济世堂的苏医生吧?”孙德福抬头,眼神透过镜片扫来,带着生意人特有的审视与了然,脸上堆起热情又不失分寸的笑,绕过柜台迎上,“前儿听小峰念叨,说您医术通神,治好了同仁堂祁老都棘手的急症,真是英雄出少年!快请坐!”他麻利地拿起青花盖碗,从红泥小炉上的铜壶倒出热茶,“尝尝,刚到的明前龙井。”
“孙掌柜客气了。”苏吕接过茶碗,清雅茶香沁人心脾。他没多寒暄,开门见山:“今日登门是有事相求。济世堂需补充一批药材,听闻您这儿有上品主药,特来求购。”
“哦?苏医生需要什么?尽管开口!”孙德福眼睛一亮,笑容更盛。
济世堂虽规模不及同仁堂,但苏吕名声鹊起,背后还有雪韵集团,是大主顾。
苏吕取出林小峰整理、自已复核过的采购清单递去:“主药是这几味,尤其野山参和冰心草,品质要求高。其余按清单补齐即可。”
孙德福推了推老花镜,目光锐利扫过清单,看到“野山参(主根粗壮、芦碗密集、须长韧)”和“冰心草(阴寒之地所产,年份足、叶脉凝霜)”时,眼中精光一闪,手指在字上轻点:“苏医生果然识货!点名要的都是好东西!尤其冰心草,性极阴寒,生长条件苛刻,市面上极少有佳品。至于野山参……”他话锋一转,带点神秘,“小店刚巧进了一批,货色不错,您要不要先长掌眼?”
“有劳孙掌柜。”苏吕点头,药材需眼见为实,尤其珍品。
孙德福对后堂喊:“柱子!把里间库房三号樟木箱顶上红布包的长条锦盒拿来!小心点!”
“哎!知道了!”一个洪亮憨厚的声音应道。
很快,二十出头、身材敦实的伙计李柱捧着长一尺半、宽一掌的红绒布包裹锦盒走出,小心翼翼地递来。孙德福先用细棉布擦手,才肃穆地解开红绒布,露出深褐色樟木盒,盒盖银丝嵌着“参寿延年”篆字。
“苏医生请看。”他缓缓开盖,盒内红绒衬垫上躺着一支形态近乎完美的野山参:主根粗壮如人状,皮色黄褐,密布细密横纹(铁线纹);顶部芦头粗短坚实,一圈圈凹痕(芦碗)清晰,足有十数个,昭示漫长生长岁月;参须细长柔韧,缀满细小珍珠疙瘩(珍珠点),整体散发沉郁醇厚的清香。
饶是苏吕见多识广,眼中也闪过赞叹。这参的形、纹、皮、须、味,都属上品,年份至少五十年以上,比预想的还好。
“孙掌柜好眼光,此参确是难得上品。”苏吕由衷称赞,手指未触碰,只仔细观察参体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