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吃面,这面得趁热吃才暖身,”她往他手里塞了双竹筷,“快尝尝这些浇头,都是你爱吃的。”
一家人围坐在堂屋的八仙桌旁,何平安捧着大碗面条,先舀了勺红烧肥肠浇头,肥肠在嘴里轻轻一抿就化开,卤香混着油脂的香在舌尖爆开,炖软的土豆吸饱了汤汁,沙沙的口感格外解腻。
他又拌了些番茄鸡蛋浇头,酸甜的汤汁裹着筋道的面条,吃得额头冒汗,连说“够味”。
“考场的题目虽难,但我都答上来了!”何平安放下筷子,眉飞色舞地比划,“那道《民生策》正好考了农桑水利,我把温泉庄种水稻、挖水渠的法子都写进去了!”
他拿起个白面馒头,抹了勺炸酱浇头:“还有策论里的经义题,我引用了《农政全书》里的句子,定然没有问题!”
刘雨兰往他碗里添了些黄芪鸡汤浇头:“慢点说,先喝汤润润喉。”
她看着儿子眉飞色舞的模样,眼里的笑意像要溢出来:“我就知道你准行,从小背书就过目不忘。”
何远星抱着碗面条凑过来,仰着小脸问:“平安哥,我给你准备了上好的砚台,就当是恭祝你一举夺魁啦。”
“远星真懂事。”何平安笑着揉她的发顶,“等过两天,哥哥就带你去逛京城的书坊,给你买最好的笔墨纸砚。”
何青云端来刚切好的酱牛肉,码在盘子里像朵盛开的花:“看你这自信的模样,定是考得不错,这些浇头还够不够?不够再给你做些糖醋排骨的。”
“够了够了!”何平安连连摆手,又扒了一大口面,“姐做的酸菜牛肉浇头最好吃,比聚香居卖的还香,酸菜脆,牛肉嫩,汤汁拌面条绝了!”
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满桌的碗筷上,映得油亮的汤汁泛着金光。
何平安说着考场上的趣事,时而眉飞色舞,时而凝神回忆,家人围坐倾听,笑声混着吃面的呼噜声,像首温馨的歌谣。
“等放榜那天,咱们去温泉庄办桌宴席,请大伙好好庆祝庆祝,”李重阳举起粗瓷碗,里面盛着新酿的米酒,“我这当姐夫的,定要敬平安三大碗!”
“那得等我高中了再说!”何平安笑着与他碰碗,酒液溅在桌布上,像朵盛开的红梅。
他望着满桌的家人,只觉得碗中的面比任何山珍海味都香,因为里面藏着的,是家人的牵挂与期盼,是无论走多远都能感受到的温暖。
暮色降临时,何平安捧着肚子坐在廊下,何远星给他捶着背,刘雨兰在旁边缝补他磨破的袖口,何青云则在厨房收拾碗筷,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混着远处的虫鸣,格外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