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口碑(1 / 2)

隔日,沈秀兰将昨晚从锦成行带回的藏蓝色化纤丝绒摊在桌上,她用手指丈量尺寸,心里盘算着再做几套工服。

“春梅姐,婉如,都过来瞧瞧。”她招呼正在备料的两人,“咱们过年换新装,也给店里换个新气象。”

王春梅擦着手走过来,指尖在丝绒料子上轻轻一点:“这料子厚实,耐磨耐脏,做围裙可惜了。”

“不做围裙,做正装。”沈秀兰展开昨晚画的草图,“我想好了,每人两套工服:立领盘扣上衣,直筒长裤。”

林婉如眼睛一亮:“老板娘,这得要专业裁缝做。”

“你就能做。”沈秀兰微笑,“昨晚我看你补衣裳,针脚比裁缝铺的还整齐。”

三人当即量尺寸。

正月初三,沈秀兰带着图纸和料子找到西单的红梅裁缝铺。

老师傅戴老花镜仔细看图纸,点头:“盘扣要手工编,一个扣子得多收五毛钱。”

“要好的,不能省这个钱。”沈秀兰又添一匹浅灰衬里布,“袖口、领口都要包边,裤缝要双线。”

取货那天,沈秀兰特意叫叶昭帮忙。五套工服叠得整整齐齐,用牛皮纸包着。

老师傅抖开一套展示:藏蓝丝绒面料挺括,盘扣精致。

回到店里,林婉如最先试穿,她抚平衣角,转身给众人看。

工服合身得很,衬得她气色都亮堂几分。

“婉如姐真俊!”叶妍拍手笑。

王春梅换上工服后有些不自在,扯扯衣摆:“多少年没穿过这么体面的衣裳了。”

元宵节这天,秀兰麻辣暖锅正式换上统一工服营业。

一大早,五人整齐站在店门口,藏蓝工服在白雪映衬下格外醒目。

头一个顾客是熟客李大爷,他拎着鸟笼愣在门口:“哎哟,我当走错地儿了!你们这是要上电视啊?”

沈秀兰笑着迎客:“李大爷里边请,今天元宵节,送您碗芝麻汤圆。”

中午生意最好时,店里坐满食客。五个穿统一工服的身影在桌椅间穿梭,藏蓝衣裳忽隐忽现。

下午闲下来,沈秀兰拿出台海鸥相机。这是她特意租来的,押金二十块。

“都站好,咱们拍张合影。”她调好定时快门,快步站回队伍中。

闪光灯亮起的刹那,五人身穿藏蓝工服,胸前兴兰二字清晰可见。

第二天,沈秀兰刚打开店门,就看到张建国带着三个工友站在门口,藏蓝色工装肩上落了一层薄雪。

“姐夫你们来得真早。”沈秀兰侧身让几人进店取暖。

张建国从怀里取出一份文件:“秀兰,按你上次说的,我们昨天接了个急活,东四胡同有三间老房要翻新,房主催得紧。”

沈秀兰泡了热茶递过去:“具体什么要求?”

“墙面重砌,地面翻新,门窗全换。”张建国从帆布包里取出图纸,“房主是退休教师,要求二月底前完工,预算一千二。”

沈秀兰仔细查看图纸。这是典型的四合院偏房,面积不大但结构复杂。

她取出算盘,手指飞快拨动:“材料费最少六百,人工费四百,预留二百应急,工期二十天,每天至少要六个工。”

张建国带来的工友小马插话:“秀兰姐,这预算太紧了吧?”

“紧有紧的做法。”沈秀兰取出纸笔,“砖瓦去南郊建材厂买次等品,挑完整的用,木料找我表叔的木材厂,就说是我介绍的,人工费按天结,完工会给奖金。”

她边说边写清单,字迹工整清晰。张建国看着清单,眉头渐渐舒展:“这样能省下一百多。”

“不止。”沈秀兰指着图纸,“老房不用全屋换梁,只加固承重墙,地面铺青砖不用水泥,用石灰混沙土,既传统又省钱。”

正月初十,兴兰服务公司正式进场施工。沈秀兰每天上午在店里忙完,十点准时到工地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