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口碑(2 / 2)

她特意穿了深灰色棉袄,头发利落地盘在脑后。

“姐夫,这面墙的砖缝超出一公分了。”沈秀兰用卷尺量着新砌的墙,“拆了重砌,灰浆比例也不对。”

老师傅老李有些不悦:“沈老板,这墙结实就行,差一公分看不出来。”

“我看得出来。”沈秀兰语气平静,“房主王老师教数学的,最讲究精确,拆吧,工时照算。”

过了几日,沈秀兰带着刚煮好的汤圆来到工地,工人们正在休息,见到热腾腾的汤圆都围过来。

“今天给每人加半天工钱。”沈秀兰拿出红包,“但活不能马虎,王老师下午要来查看进度,大家打起精神。”

下午的时候,王老师果然来了。这位戴着眼镜的老先生拿着放大镜,仔细检查每处细节。

“不错。”王老师直起身,“比我想象的还好,特别是这地面,铺得平整,砖缝对齐。”

沈秀兰递上施工记录本:“这是每天的进度记录,材料清单在这里,实际支出比预算少八十块,这钱会退给您。”

王老师推推眼镜:“不用退,给工人们加个菜,我有个老同事也要翻修房子,明天我带他来看看。”

工程提前两天完工,王老师验收时格外仔细,甚至带了水平仪来测量墙面。

最后他在验收单上签字,当场付清尾款。

“小沈啊,”王老师临走时说,“你们这施工队实在,记账明白,干活细致,我介绍了好几个老伙计,过完正月都会来找你们。”

消息传得很快。二月初二龙抬头那天,同时有三户人家来找兴兰公司询价。

沈秀兰在店里辟出个小隔间当办公室,墙上挂着施工资质证明和已完成项目的照片。

张建国有些发愁:“秀兰啊,活多了接不过来啊。”

“挑着接。”沈秀兰翻看日历,“先接王老师介绍的那两家,都是文化人,好沟通,另一家要求太复杂,预算又低,推了吧。”

她教张建国怎么婉拒客户:“就说工期排满了,推荐别的施工队,但要把咱们的报价单留给对方,等他们比完价,自然知道谁实在。”

第二家工程开工,这次是文联宿舍的老楼房,房主是位作家。

沈秀兰特意去图书馆查了资料,给建议:“您这书柜墙做成七尺高,既够用又不挡光,地面铺复合地板,比实木的便宜还耐磨。”

作家很满意:“没想到你还懂这些。”

“都是现学的。”沈秀兰笑笑,“您这满墙的书,得配好灯光,我认识灯具厂的,能拿到内部价。”

施工期间,沈秀兰让王春梅每天送些点心到工地。

工人们干活更卖力了,甚至主动加班打磨地板。

验收那天,作家特意写了幅字送给兴兰公司。

月底结账时,沈秀兰发现这个项目净赚了三百。

她取出五十块给张建国:“给工人们发奖金,剩下的钱买些好工具,下次接活更顺手。”

张建国有些犹豫:“秀兰,这钱该您拿大头。”

“工具好了,活做得漂亮,才能接更大的工程。”

沈秀兰指着窗外,“你看对面那栋楼,听说要整体翻新,咱们得做好准备。”

三月初的时候,兴兰服务公司已经小有名气,来龙虾店吃饭的客人,常常会问问施工的事。

有一天,文联宿舍的作家带着朋友来吃饭,指着相册说:“老刘,我家就是他们装修的,价格实在,活也细。”

那位朋友是建筑设计院的工程师,看完相册后留下名片:“有结构方面的问题可以找我。”

傍晚打烊时,沈秀兰看着名片若有所思。王春梅一边擦桌子一边问:“秀兰,你真要把施工做大了?”

“一步步来。”沈秀兰收好名片,“先把手头的活做好,口碑自然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