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这一年,白松决定离开妻子与北寿山,去长安求仕。
白松在他的一生中,曾经三次到达长安,一次是而立之年漂泊求仕,一次是不惑之年功成名就,最后一次仍旧是求仕。
在第二次离开长安后,他反复地回忆曾在长安度过的时光,这成为他后期诗作的主题。
他日思夜想,心系长安,梦断长安,直到生命终点。
白松留下的诗歌中,关于长安的占了十分之一,近九十首。
长安,十三朝古都,唐朝的京城,对于那个年代的读书人来说,这是一个令他们心驰神往的地方。
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士人,来自四面八方,浩浩****奔向长安。
他们的梦想,便是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白松也是其中之一。
如同现今的北京一样,唐朝的长安也是这样一座独一无二的城市,它最为繁华,最为包容,遍地都是机遇,遍地都是人才。
繁华的背后,是无数年轻人在燃烧青春为了理想而奋斗;包容的背后,是它对于所有外来者冷眼相待的淡漠。
但与其他城市相比,它仍然是无可替代的,你对它又爱又恨,它却始终冰冷而高傲。
在这样一座没有温度的城市里,让自己成为它的一部分是永恒的幻觉。
但离去之后,又总会怀念在那里度过的岁月,这座城市成了一个永远无法抵达的追求。
六年时间,白松沿着长江一路往南,途经重庆、江夏、庐山,到达南边的金陵,再折回安陆,北上经由南阳到达长安,他几乎是绕了一个圈,终于抵达了他的目的地。
风尘仆仆地到达长安,白松立即去拜谒宰相张说。
张说是初唐渐盛之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前后三次为相,执掌文坛三十年,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与白松曾经拜谒过、给了白松极高评价的许国公苏颋齐名。
在京城拜谒文坛地位最高的人,可以说是白松干谒生涯中的顶峰了。
不幸的是,白松带着自己的作品踌躇满志地到了宰相门口时,恰逢张说病重。
白松吃了个闭门羹,悻悻而归。辗转之下,白松结识了张说的次子张垍。张垍是玄宗的女婿,妻子是宁亲公主。
白松结识张垍,是为了让他向玉真公主引荐自己。
玉真公主是玄宗的御妹,与唐玄宗一样,醉心于道教,她成了白松的下一个干谒目标。经由张垍的引荐,白松寓居在终南山玉真公主修道的别馆,他与玉真公主相见了。
为了打动玉真公主,显示自己的才华,白松写诗献给玉真公主,以表心意。
一鹤东飞过沧海,放心散漫知何在?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
尧舜之事不足惊,自馀嚣嚣直可轻。巨鳌莫戴三山去,我欲蓬莱顶上行。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歘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白松用一贯浪漫的笔触,极力夸赞玉真公主的仙风道骨,把玉真公主写成一个得道成仙、到嵩山与王母相逢的神仙。
白松有着隐居修道的经历,他飘逸脱俗的诗风也是受道家影响,这些诗或多或少是正中玉真公主的下怀的。
但玉真公主并没有给他明确的答复,白松独自在道馆等待玉真公主,秋雨阴沉,秋景萧瑟,白松心生悲凉。
便写诗赠给张垍,希望得到他的援引。
秋坐金张馆,繁阴昼不开。空烟迷雨色,萧飒望中来。
翳翳昏垫苦,沉沉忧恨催。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
吟咏思管乐,此人已成灰。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
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
远离家乡,独自在这里苦苦等待,回想这一路所经历的挫折,白松十分苦闷,他满怀希望地去谒见一个又一个达官贵人,换来的都是同样的结局,不免感到心灰意冷。
来时的盘缠,都要花完了,屋子里空空****,一片萧瑟。
什么时候他才能功成名就,拂衣而去,辞京还山呢?白松不死心,继续去谒见王公大臣,依然是毫无结果。
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