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战略会议(2 / 2)

“陛下,臣以为,萧相所言,虽是老成持重之论,却未免过于保守,乃至,误判敌我之势。”

众人目光瞬间转向说话之人,内阁次辅,林如海。

林如海出列,向御座一躬,随即挺直腰板,目光锐利如刀,直指核心。

“萧相言突厥集结主力,意图南下,此节,臣亦有所闻,并不怀疑。”

“然则,正因如此,我军才更应主动出击,先发制人。”

“哦!林卿何出此言?”

隆化帝身体微微前倾,显出了兴趣。

萧钦言则眉头微蹙,静待下文。

“陛下明鉴。”

林如海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十分的自信。

“突厥为何此时集结,在臣看来,这正是其色厉内荏的表现,其集结主力,表面看是再度入侵,实则是因为朔方军的战略打中了突厥的七寸。”

“陛下,诸位大人,我大乾与突厥对抗了近百年了,你们查阅一下档案,突厥何时在三四月南下入侵过,一次都没有。”

“如今突厥之所以要在开春入侵,就是担心我军的战略意图达成,将他们散落在草原星星点点的部落一个个蚕食毁灭。”

“众所周知,草原乃苦寒之地,即便是他们在春夏辛苦放牧,秋季南下入侵我大乾边境,劫掠一番,但其回到草原后,漫长的冬季,依然会有相当的部众因为物资匮乏,死在寒冷的冬季。”

林如海环视众人,继续剖析。

“若依萧相之策,转攻为守,则正中突厥下怀,我大军缩回城内,让突厥可以在春夏两季无忧无虑的放牧,储备物资,那么秋季一到,他们就会再度入侵南下,而我军坐失先机,只能被动挨打,此消彼长,后患无穷。”

“臣之策,并非要与突厥集结的主力进行正面决战。”

“恰恰相反,我军应充分发挥骑兵来去如风之长,避实击虚。”

林如海走到殿侧悬挂的巨幅北疆地图前,手指划过蜿蜒的长城防线,最终落在塞外广袤的草原区域。

“突厥主力意图南下,其巢穴必然相对空虚。”

“我军可遣精锐骑兵数万,分作数股,如利箭般射入草原深处。我们的目标,非其王庭主力,而是散布于草原各处、为其大军提供牛羊、马匹、丁壮的后方部落。”

“焚其草场,掠其牛羊,毁其帐篷。”

“使其妇孺无所依,壮丁无所食。”

“突厥大军纵然骁勇,然其根基地被袭扰,后方起火,前方军心必乱。”

“沙钵略焉能坐视其根基被毁,其若回师救援,则我南下之危自解。”

“其若不顾一切南下,则其部落元气大伤,今冬必将难熬。”

林如海的目光扫过在场诸臣,语气变得异常坚定,甚至带有一丝冰冷的决绝。

“此策之要,在于一个‘耗’字。”

“我军出塞之师,不必求全,不必恋战,以袭扰破坏为主。”

“哪怕、哪怕这两三万朔方精锐,最终尽数折损在草原之上。”

说到这里,林如海语气顿了顿,这句话让殿内响起几声轻微的抽气声。

“只要他们能成功搅动草原,让突厥人整个春夏秋三季不得安宁,无法安心放牧生产,那便是值得的。”

“如此一来,到了秋季,突厥人必然物资匮乏,人困马疲。即便其主力仍能南下,其攻势锐气已失,后勤难以为继。”

“我军只需依托紫荆关、居庸关、倒马关等雄城险塞,据城固守,以逸待劳。突厥骑兵利于野战,拙于攻城,在我坚城之下,必成强弩之末。”

“届时,我大乾只需稳稳守住,将其拖至深秋、入冬。”

“北地苦寒,塞外更甚。缺衣少食的突厥大军,如何能熬过漫长的冬季。”

“严寒与饥饿,自会替我大乾消灭敌人。”

“其若不退,便有全军冻毙关下之险;其若退去,仓皇逃回草原,面对的也是一个被破坏殆尽、难以过冬的烂摊子,其部落人口、牲畜必将损失惨重。”

林如海最终总结道,声音铿锵有力。

“突厥以游牧立国,其国力根本在于人口与牲畜。”

“我军循环往复两三次,经此持续放血,突厥必然元气大伤,再也无力组织大规模南下。”

“而我大乾,依托长城防线与雄厚国力,以空间换时间,以部分精锐的牺牲,换取北疆的长治久安。最终,是他们耗不起,而非我大乾。”

林如海这一战略,将战争提升到了国家耐力和生存能力的层面,冷酷而极具远见。

他不追求一战定乾坤的豪赌,而是追求一种缓慢却致命的窒息式绞杀,不惜以自身精锐为诱饵和代价,目标直指突厥的战争潜力和生存根基。

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这宏大又残酷的战略构想所震撼,暗自权衡着其巨大的风险与可能带来的巨大收益。

隆化帝的目光也变得更加深邃难测。

隆化帝的目光缓缓扫过殿内诸臣,最终定格在那幅巨大的北疆地图之上。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御案边缘,殿内静得能听到铜漏滴答和诸位重臣压抑的呼吸声。

萧钦言的持重之策,稳妥,却透着一种令人窒息的被动,仿佛大乾永远只能等待着突厥的马蹄一次次叩响边关。而林如海的方略,虽然残酷,风险极大,却像一柄淬火的利刃,带着一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绝锐气,直指问题的核心——突厥的战争潜力在于其游牧根基,不断其根,边患永无宁日。

时间一点点流逝,帝王的心思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国策间权衡。终于,他深吸一口气,猛地抬起头,眼中再无半分犹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积压了数十年的屈辱与此刻迸发出的决断力。

“你这是在拿我大乾的社稷在豪赌,林相,你这么做,太冒险了。”

萧钦言被林如海的战略预想说的遍体生寒,若是让林如海成功了,内阁哪里还有自己的容身之处啊。

林如海自然也是出言反击,一时之间,殿内的争吵声不绝于耳。

就在殿中一片混乱之时,一道声音传来。